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深圳特区报 陈华文 参加讨论
    这是第一部全面参考中外文献写成的利玛窦传记。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在传教活动中,最大的贡献是为古老的中国带来西方文化科技,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开阔了中国人的世界知识视野。美籍学者夏伯嘉将目光投向早期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其主题是以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为例,借此审视中西文化的碰撞,突出了西方宗教与文化对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冲击。
    伦敦奥运会的举行,加强了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在古代,世界各大洲的人若要聚在一起,那比登天还难。如果有人从欧洲来到东亚,这简直就是奇迹。至少,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意大利人来过中国,一个旅行家马可波罗,另一个是传教士利玛窦。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后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使得欧洲人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产生种种猜想,“这是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地方”。而利玛窦到中国不是寻找黄金,而是宣扬天主教信仰,传播西方文化。今天回溯利玛窦四百年前在中国的工作与生活,对于反思当今中西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曲折坎坷的中国传教之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座教授夏伯嘉新近出版的《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是第一部全面参考中外文献写成的利玛窦传记。会士,也就是传教士之意,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著名的传教士。作为将天主教带入中国的先驱,他在华传教28年,通过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跨越了文化之间的鸿沟。
    利玛窦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切拉塔,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欧洲的人文、科技正在由古代向现代转型,同时在基督教内部,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他少年时代在罗马学院学习哲学、神学和数学,还学会了拉丁文、希腊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良好的语言功底和勤奋的学习精神,使利玛窦逐渐具备了到东方传播科学和文化的条件。1578年,年轻气盛的利玛窦受命赴远东传教,这一年他25岁。他和其他耶稣会士从里斯本出发,半年后到达印度的果阿。1582年,利玛窦辗转来到中国澳门,从此开始了在中国的文明之旅。
    当时的大明王朝奉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在广袤的国家里,见不到一个白皮肤的欧洲人。明朝为什么许可一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土?这完全取决于利玛窦本人的聪明和智慧。明朝后期的佛教又开始盛行,为了取悦于明朝官吏的好感,他和同伴自称来自西方的天竺(印度),并且是来大力传播教义。利玛窦起初与其他几个来到来中国的耶稣会士,在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异教排斥的环境中,可以说艰难备至。利玛窦的同事,曾因水土不服相继死去,最后只留下他一人。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放弃。利玛窦从澳门首先来到广东肇庆,六年后到韶州,再过六年后到达南昌。他一路北上,1598年终于抵达目的地北京。在京城客居十二年后的1610年,他走完了58年人生的行程。他死的时候,万历里皇帝鉴于他为中西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赐葬京城。
    利玛窦在一封书信中写道:“我们曾经多次被盗贼光顾,有一次甚至被他们打伤。还有许多次,我们遭到了诬蔑,被友人欺骗。去年还发生了一次海难,我的一位同伴被水淹死了。我竭尽全力,凭借一块木头脱险。”有一次他为了躲避盗贼,从窗口跳下,跌伤了脚,从此终生残疾。他到中国传播西方文明的过程,可以说充满着曲折艰险。
    在大明王朝立足的诀窍
    利玛窦这个“洋和尚”,大半辈子是在中国度过的,在封闭的明朝,利玛窦的传教活动是一个先遭排斥、后受欢迎的过程。以儒家学说为纲的明朝官吏、士大夫为什么能接受他传播的异族文明呢?这确实值得研究。
    首先是利玛窦尊崇和顺应中国习俗和文化,减少了中国人对西方异质文化的抵触心理。他不穿西方传教士的服装,而穿中国儒生的服装,这缩小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心理距离。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上帝”代替“天主”概念,使中国人易于接受他传播的天主教。更为难得的是,他能够运用四书五经来宣讲天主教教义。他介绍给中国的世界地图,对不了解地球和世界的中国人很有吸引力。但是,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中国在世界的中央,出于顺应中国文化心态的考虑,利玛窦重绘了世界地图。在世界地图上,采用本初子午线投影转移的方法,把中国的位置放到了地图的中央。这种尊重本土学人心态和顺应中华文化意识的灵活做法,是他能顺利在中国传播西学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