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学的形状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南方都市报 张定浩 参加讨论
    文学史难写,中国文学史尤其难写。刘永济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日后编成《十四朝文学要略》,其叙论即云:“今代学制,仿自泰西。文学一科,辄立专史,大都杂撮陈篇,补苴琐屑,其下焉者,且稗贩异国之作,绝无心得之言,求其视通万里,心契千载,网罗放失,董理旧闻,确然可信者,尚无其人。……是则文学史者,直轮扁所谓古人之糟粕已矣。”如今近百年过去,国内各种文学史著作据说已逾千种,能够不被刘氏言中者,少之又少。
    文学史本是近世教育改制的产物,但和其他学术史相比,文学史的生命力似乎更为校园所囿,很多离开学校的人也许还会钻研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翻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或者饶有兴味地捧读高居翰的中国晚期绘画史系列,但如果不是为了备考或论文写作,大概没有多少人还会把文学史当作阅读乐趣之一种。在我看来,这其中除了著作质量的关系,一定还有文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之处,具体似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文学和历史的古老冲突,二是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根本差异。
    如果说狭义的文学可以对应广义的诗,那么亚里士多德对于历史和诗的区分仍有借鉴意义:历史记述已经发生的事,而诗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一部文学史照理应当是已经发生的文学的记述,但作为被记述的对象———文学,其本身却拒绝被限制在一个已经发生的历史世界中,它随时要向那个即将打开它的读者开放,向他所有感官拥有的诸种可能性开放。由此,文学可视为一种超越文本意义上历时性存在的、精神意义上的共时性存在。所有过往的文学,如艾略特所言,同时存在于当下写作者和读者面前,其整体的秩序随时会因为一件新艺术作品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该如何谈论文学的历史,既然所有的文学都汇聚在当下并处于生生不息的调整运动之中,事实上,我们能够描述的文学史,是作家作品的接受史,是文学批评和文学思潮的更替史,是版本和文体的流变史,这些都和文学有关,但即便精通了这些,也完全有可能对文学还是一无所知。文学并非和历史无关,但文学无数次拥抱、吸收并最终离弃了历史,文学就是目睹巨石滚下山坡的西西弗斯,那一刻他卸去了历史的重担,轻盈欲飞,但下一时刻,他又缓缓回身走向巨石。
    在文学与历史的纠葛之外,尚有中西文学的同与异。如今在国内院校,治中国古典文学者和治西方文学者,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类人,他们之间偶尔产生的交流往往还是通过海外汉学家的中介,好比分居多年的夫妻要借朋友之口才相互知道近况,这样彼此淡漠的直接后果便是,治中国文学者近于迂而治西方文学者近于浮。
    要了解中西文学最微妙处的相同相通,非钱钟书的《管锥编》莫属,在我的视野中,《管锥编》是没有完成的现代版《文心雕龙》,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首先即是中西文心之间的拈花一笑。而若要知晓和感受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学范囿之外的特殊性,乃至中国人最深沉独特的文学情操,所谓清明与知性、安定和飞扬、文学与非文学之际的混茫兴起,我以为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卷最具启发性,这也是我在离开学校以后,唯一还会时常翻阅的准文学史著作。退而求其次,是钱穆《中国文学论丛》中的部分篇章,所谓“中国文学之成家,不仅在于文学技巧风格,而更要者,在于此作家个人之生活陶冶和心情感映。作家不因其作品而伟大,作品因于此作家而崇高也”,也颇得中国文学整体面貌之精髓。今日学者,若是离此数人来奢谈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史,我总觉得有些可疑。
    近日闲翻台静农《中国文学史》,感慨良多。我并不想在此细究其作为一本中国文学通史著作的优劣,因为一方面,这本书只是台先生的未竟著作,生前虽私下广为流传,但未允出版,可见台先生自己也并不满意;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文学史著述本来就是一项前途未明的事业。陈平原写过一篇短文叫做《假如没有“文学史”》,构想出一个“文学史”彻底消灭之后的,注重阅读感受、个人体悟、不成体系但锐见纷迭的学术桃花源,但我很担心的是,陈平原这些年的努力,也许最终只是在文学史之外帮助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即文学史学史。“没有文学史”永远只是假如,而假如一定要有文学史课程,我倒是宁愿选择台先生的这部书作为教材,虽然它是残缺不全的。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的好处,其实亦可概括在前引钱穆的那段话中。细析又分为两层,一是因为台先生人好,所以这部书才好;二是这部书最为关心和用力的,也在于通过大量史料从各个侧面凸显各杰出中国作家的“主体境界”,而非具体作品或文学流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