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铁板铜琶大江东——侯少奎传》序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周传家 参加讨论
    2012年7月21日下午,我刚从俄罗斯、北欧旅游归来的第三天,便应胡明明先生之约请,赶赴京南宣武大观园讨论《中国昆曲(北方)史稿》的编纂事宜,不想遇到北京历史上有完整气象资料的61年来未曾遇到过的滂沱豪雨,京城一片汪洋。潇潇雨声中,我们谈天说地,论戏评艺,很快说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铁板铜琶大江东——侯少奎传》写序一事。胡明明诚恳地一再约我为这本书作个短序,特写下几句感言。
    遥想当年,钟嗣成和夏庭芝为沉抑下层的书会才人和身处卑贱的艺人树碑立传,把他(她)们提升到可与“圣贤之君臣”并列的崇高位置,并对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戏曲给予了热情而充分的肯定,堪称空谷足音,功莫大焉。而今,在昆曲亟须挖掘、抢救、传承、创新的关键时刻,为北方昆曲的“品牌”和领军人物——大武生侯少奎先生作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匪浅。
    时代、地域、环境是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流播北京的昆曲,早在明万历年间,就采取昆、弋(高腔)合演的形式,谓之“昆弋大戏”。到了清初,昆、弋(高腔)合演的戏班、剧目大量出现,演出盛况空前。由于受到弋腔的沁润,加上北方语音、风俗的影响,北方的昆曲呈现出与南方昆曲不同的韵味和风貌。伴随着“安庆”、“荣庆”的兴衰起伏,先后涌现出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侯玉山、马祥麟等一批有想法、有绝活、有特色的昆弋艺术家,成为北方昆曲的“老字号”品牌。
    其中,特色鲜明、未曾中断、后继有人的流派首推侯派艺术。燕赵悲歌慷慨之风奠定了侯派艺术气势磅礴、醇厚苍劲、高亢激越、豪放雄健的独特风格,英雄情结成为侯派艺术的精神和灵魂,伟人的赞许与推荐使侯派艺术如虎添翼。侯少奎以其良好的天赋条件、深厚的家学渊源,加上个人毕生的探索和拼搏,在北昆大武生行当中独步当代,蜚声昆坛。尤其是他在舞台上男儿宝剑的悲壮情怀(《夜奔》)、偃月单刀的轩昂气宇(《单刀会》)、风云蟠龙的风情韵致(《千里送京娘》),令人倾倒。
    戏谚云“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戏曲表演人才十分难得。君不见眼下大师满天飞,国宝遍地跑,但昆曲界可只有一个大武生侯少奎啊!2011年12月2日,在“百年风华——昆曲大师侯永奎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大会上,72岁的侯少奎先生粉墨披挂,登台献演“双出”:开场一出京剧《四平山》,蹲底一出昆曲《单刀会》,昆乱不挡,雄风仍在,作为精彩的瞬间定格于昆曲史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如何继承?新篇如何谱写?培养造就昆曲事业接班人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北方昆曲的当务之急是:在对已经过世的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侯玉山、马祥麟等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进行深度挖掘、整理、研究的同时,尤其要趁侯少奎先生健在之时,更加深入细致地梳理他的艺术道路,全方位地总结他的舞台经验,多培养几个优秀的大武生,以弘扬侯派艺术,彰显北昆特色。
    回首来路,北方昆曲历尽沧桑,曾有过辉煌的黄金时期,也有过多次的危机与衰落。特别是在战乱年代,数度陷于消亡的边缘。北方昆曲之所以能度过种种危难,一直流传于今,主要依靠艺术家的艰苦努力,代代传承。人才是决定北方昆曲艺术命运的根本,只要拥有一批优秀的演员,培养越来越多的热心观众,北方昆曲的繁荣定会梦想成真! 
                                              周传家
                                            2012年7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