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难忘梅兰芳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上海金融报 韦泱 参加讨论
  八十六岁高龄的尹福康先生,曾任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从事摄影工作已逾七十年之久。他的摄影之路,聚焦了他人生的精彩历程,但最让尹福康难忘的是,为京剧大师梅兰芳拍摄演出剧照。 
    1955年初,著名出版家赵家璧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分管摄影,他筹划出版了一套人物画传丛书。1956年2月,梅兰芳亲自率领剧团到江南巡演,首站即在南京市人民会堂公演。获得这一消息,赵家璧立刻让尹福康与一位编辑赶到南京,与梅兰芳取得联系,商谈为其拍摄一本画传的事宜。即刻获得梅大师的认可与支持,令他俩心花怒放。 
    尹福康是南京人。对于南京,每条路每座戏院,尹福康是再熟悉不过了。而此次奔赴南京,使命特殊,他深感肩头的分量是沉甸甸的。虽然当时他使用的是最好的德国莱卡相机,但只有一个50mm标准镜头,没有如今的长焦、变焦,以及自动测光、测距等拍摄设备,一切都得靠手动控制。胶卷是135低感光度的黑白负片,而当时的舞台灯光也不尽如人意,加上梅兰芳的演出动感强烈,幅度较大,要抓拍精彩瞬间,难度不言而喻。然而,凭着十五岁起练就的过硬摄影技术,尹福康在半个月时间中,每晚泡在剧场,占据第一排的一个“特权”位子,既可近距离地欣赏梅大师的精湛表演,更可方便地把梅大师千姿百态的舞台形象拍摄下来。 
    他前后为梅兰芳演出的《贵妃醉酒》、《穆柯寨》等八个著名剧目拍摄了两千余张黑白照片。这样全过程的独家舞台拍摄,对京剧大师梅兰芳和摄影师尹福康来说都是第一次,却是一次难得的成功合作。在南京拍摄梅兰芳剧团半个月的公演令尹福康记忆犹新:“每逢演出时间,南京必定万人空巷。在刺骨寒风中人们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购票或者等候退票。演出前半小时,剧场内已座无虚席了,人们无不以能欣赏到梅大师的表演为荣。” 
    那时,梅兰芳已六十三岁了,但在演《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出场时,全场鸦雀无声,观众的眼球被牢牢地吸引,为“虞姬”的端庄美丽而惊叹,更为梅大师的杰出表演所折服。 
    尹福康努力把梅兰芳在戏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转身都传神、逼真地抓拍下来。《贵妃醉酒》这出戏,尹福康拍了不下几十个镜头,其中就有二十多张是“杨玉环”的全身照。梅兰芳舞姿翩翩,神态安然,再现了“杨玉环”既美丽妖艳又端庄高贵的气质,充分显示出“梅派”表演艺术的神韵。在《霸王别姬》中,光“虞姬”举剑的动作,尹福康就拍摄了三十张。在他的镜头下,梅兰芳的表演就像一幅工笔写意画,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庄严和宁静。 
    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尹福康与剧团同住在南京AB大楼宾馆(即现在的华东饭店),进出餐厅,时与梅兰芳见面,相互微笑致意,梅兰芳不但没有名角大腕的架子,而且还常常主动询问拍摄情况,他不止一次表示,如有不理想的镜头,可以在演出结束后再补拍。全部拍摄工作完成后,尹福康提出与梅兰芳合影的要求,大师当即获允,说:“那就到大院里照相吧。”照片上,梅兰芳身穿大衣,脖戴围巾,那满面笑容、神采奕奕的形象,一直珍藏在尹福康的心底。 
    后来,由于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出版梅兰芳画传之事一搁就是几十年。在“文革”中,红卫兵来到出版社“串联”,大批“封资修”,存放梅兰芳剧照底片的柜子就在走廊里,尹福康焦急万分,寝食不安。一天,趁无人之机,他悄悄地把这些底片转移到自己的办公室抽屉里,使其免遭灭顶之灾。之后,这些底片跟随尹福康享受“离休待遇”,安然藏于家中。但他家住底楼,潮气重,亦不利于存放,每到霉雨季节,他不得不把底片拿出来吹吹清风,照照阳光。随着国家京剧院的梅兰芳大剧院正式开演,梅兰芳铜像的落成,电影《梅兰芳》的热播,以及梅兰芳故居的修缮迎客等等一连串“梅兰芳热”的信息传来,尹福康对梅大师的思念之情也时常被触动。 
    及至新世纪初,尹福康将躲过“文革”劫难的这批珍贵底片,无偿捐献给上海历史博物馆。2009年9月,上海美术馆举办了《戏影留芳——尹福康摄梅兰芳五十年代剧照展》。同年,他从馆藏底片中精选了三百余张,由戏曲专家谢柏梁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梅韵兰芳——梅兰芳八大经典剧目写真》,了却了尹福康半个多世纪的夙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