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牧斋初学集诗注彙校》出版述略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张旭东 参加讨论
  诗歌当中多少会有点“事”,不会永远是抒情;当这些事和政治挂边,而不仅仅是张三来喝茶、李四去洗澡的时候,这些诗就不仅仅是诗,而会被看成历史文献,吸引“找事”的读者。
    那些喜欢在诗中说事的诗人,命中注定会被后来的读者不是因为诗而被一次次关注。这些诗还会被称作“诗史”,成为一个好的标签,而并不管这诗写得怎样,这是诗人始料不及的。有朋友有兴趣研究“诗史”本身,有朋友把个“以诗证史”看得很高,似乎都没必要。
    古代的注家更关注所用典故和所及本事,这个比较有意思。以有清一代而言,清初的钱谦益和清末的郑孝胥,他们的诗中涉及政治比较多,这样的诗自然就更“有得读”。以钱谦益为例,他在给钱曾的信里明确说“(我的诗)廋词隐语,亦复不少”,钱曾的注里说,廋词隐语就是谜语,明确了“注诗等于猜谜”这一句我们不太愿意说的话。
    诗这种体裁也很怪,它特别适用于不能直说的时代;而这种时代又最是后来的读者想要探究的。钱曾的猜谜工作于是展开。三百年后,陈寅恪不满意钱曾,又来继续。好谜语就是要能不断猜。牧斋希望后人“代下注脚,发皇心曲”的愿望不易实现。
    钱仲联先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整理了《牧斋初学集》和《牧斋有学集》,用的就是钱曾诗注,归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响至今,成为钱谦益诗作的通行本。2007年,当古典文学丛书出到一百种的时候,举行庆祝会,有学者提议能不能将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考证分疏入钱曾的注解中,使其更完备。但两种著作体例不同,析出不易,合并亦难,于是延宕下来。
    2011年春节前后,卿朝晖先生发给我一篇文章,说在苏州图书馆发现何义门(焯)藏《钱曾初学集诗注》旧钞本,比较以后发现比钱先生整理本多出很多条注解。于是新材料的发现,促使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三十年后的起意重做《初学集》中诗的部分,此即为《牧斋初学集诗注汇校》之由来。
    刻本之情形
    要讲清楚这个事情,必须先讲清楚牧斋作品的版本情况,虽然讲版本最易把人说睡着,但《初学集》版本情况简单,刻本情况更简单,只前后有两个木刻本。
    钱谦益(1582 —1664),享年八十三岁。通籍后文名甚盛,主盟文坛前后五十年。他的《初学集》刻于生前,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冬,门人瞿式耜为刻《牧斋初学集》。此年牧斋六十二岁,生活安定,新娶柳如是,刚卖了宋本前后《汉书》,财力颇富,禁网未开,不存在违碍挖改之情况。此本可视作诗之定本。
    第二个刻本为注本,情况稍复杂。牧斋无缘见到此本,这就是凌凤翔和朱梅所刻钱曾的《初学有学集诗注》。此本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牧斋捐馆已四十一年,钱曾于四年前亦登鬼簿。
    钱曾(1629—1701),字遵王。牧斋族曾孙,少牧斋四十七岁,与牧斋子钱孙爱同龄。二十岁从牧斋学。在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夏,开始为《牧斋初学集》作注。这年他三十二,牧斋七十九。三年之后,即康熙二年癸卯(1663),诗注初稿完成,请牧斋过目。钱曾《判春词二十五首》之十八自注:“《初学有学诗集笺注》始于庚子夏,星纪一周,粗得告蒇,癸卯七夕后一日,以《笺注》稿本就正牧翁,报章云:‘居恒妄想,愿得一明眼人,为我代下注脚,发皇心曲,以俟百世,今不意近得之于足下。’”牧斋给予很高评价。其所引牧斋“报章”,出自《有学集》卷三八《复遵王书》。遵王虽初学、有学连称,但牧斋所首肯者为《初学集注》,《有学集》或有零星篇什,正本则为临终前所托(见钱曾《判春集》小序谓“易箦前数日,手持《有学集》稿,郑重嘱咐”。这一点《柳传》有误解)。
    牧斋的表扬,更多的是鼓励。试想短短三年,“代下注脚,发皇心曲”,谈何容易?事实上是,钱曾注解牧斋的“事业”刚刚开始。康熙十四年(1675)寒食夜,钱曾梦见牧斋以诗笺疑句相询,大为悲恸(见钱曾《判春集·寒食行》自注)。为了不再有疑,当然需要更多的付出与努力。就这样不停地修订,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钱曾还在为《有学集》中《觉浪和尚挽词》作补注,这时牧斋已经去世二十九年,墓木已拱。离他开始作注也已三十三年了,遵王老矣(六十五岁),他在世的时间还有八年。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相信他在剩下的岁月里,依然会时有增补,因为这件事实在是个没底的窟窿。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这样说:《初学有学诗集笺注》,是钱曾一生的心血。
    奇怪的是,他这一生的心血,没有刊刻出版(他活了73岁,不算短暂)。也许对他来说就没有“完成”,因为总不满意;或者干脆没钱;或者惧祸。由当时情形看,无资付刻当是主因(参《归庄集》所述刻《归有光全集》之始末)。没有刊刻,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白干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