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我与家谱、祠堂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王鹤鸣 参加讨论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贤哲或神灵的房屋建筑。家谱是家族历史记忆的文本载体,祠堂则是家族历史记忆的实物载体。对一个封建家族来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谱与建祠。编修家谱,为的是明家族的来历;修建祠堂,为的是安祖宗之神灵。在家谱中,图文并茂的祠堂是家谱重要组成部分;在祠堂里,议论修谱、藏谱和验谱是祠堂重要功能之一。家谱与祠堂,关系密切,互为表里;修谱与建祠,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在搜集家谱资料中,必然涉及诸多祠堂资料,客观上为祠堂资料搜集提供了方便,我在主观上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家谱和有关书刊中的祠堂资料进行系统的搜集与整理。类似家谱资料整理,我对祠堂资料,从纵的方面,按祠堂起源、诞生、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以及当代祠堂等专题进行分类搜集整理,从横的方面,则按祠堂种类、建筑、礼仪、祭田、管理、文化以及功能等专题进行搜集整理。搜集复印的祠堂资料堆起来,有等身之高,特別是我负责编纂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的《图录卷》,计100万字,其中约40万字是祠堂资料,这一切都为撰写祠堂专著打下了资料基础。
    在撰写《中国祠堂通论》中,我抓住三个重点:一是抓住中国祠堂的关键,即祠堂建置、祠堂祭祀、祠堂文化,以此来展开论述,以此为链条,将几千年中国祠堂的发展轨迹揭示出来。二是将一个时期的祠堂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即叙述祠堂沿革时,不是孤立地介绍祠堂本身的发展脉络,而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社会主流意识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三是运用历史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教育学等综合研究方法,多视角、多学科的探索中国祠堂史的发展线索。
    《中国祠堂通论》的撰写工作,若从2000年开始搜集祠堂资料和整理编写专题祠堂资料算起,则已经13年了。
    近百年来,尤其近30年来,中国祠堂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以专著而论,就有《中国祠堂》(蔡丰明、窦昌荣著)、《山西古祠堂》(韩振远著)、《徽州古祠堂》(张小平著)、《江南祠堂》(尹文撰)、《顺德祠堂文化初探》(凌建著)、《祠堂中的宗亲神主》(王静著)等等,这些专著通俗简要介绍中国祠堂,有的着眼旅游介绍祠堂的知识及景点,有的从建筑艺术角度来论述祠堂,对祠堂研究都有所促进,但均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祠堂的专门史著作。
    上述有关祠堂专著成果表明,尽管中国祠堂历史悠久,但至今尚没有一部资料扎实、体系完整、观点明晰、分析精当且有一定规模的中国祠堂史问世,本专著就是努力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其对中国祠堂研究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祠堂研究中,本专著第一次提出将5000年中国祠堂发展沿革分祠堂起源、周代诞生、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宋代家祠、明清祠堂、当代祠堂七个阶段来进行论述,其中关于祠堂沿革、祠堂定义、祠堂诞生、祠堂祭祀、祠堂文化,祠堂价值等论述,都是在中国祠堂研究方面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观点。至于将当代祠堂作为中国祠堂发展沿革—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阐述,与当今流行的专门史体例比较,也具有学术开创性的意义。
    中国祠堂历史悠久,系相当有特色的文化古迹,中国祠堂以其深刻、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专著的问世,对于进一步开发中国祠堂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城乡各地,尤其在海峡两岸的民间,出现了编修新家谱的热潮,有些家族则进而出现修复或新建祠堂的现象,本专著论述了中国祠堂数千年的发展轨迹,对当今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祠堂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