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月下花神言极丽——蔡瑶铣传》后记(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胡明明 参加讨论
    我认为当下让人真正担心的不是这些“昆大班”出来的名家还能演多久,还能演多少出戏,还能传下多少出戏,而是培养“昆大班”的“摇篮”何处寻。昆曲不光是培养演员的事,更有从事文本、制谱等专门人才需要专门培养,这如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一样。而我更认为,当今时代尤为要紧的是要有一批懂昆曲的决策者、管理者与理论者、评论者。他们决定和影响着各项昆曲扶持政策及资金的走向与投入,决定和影响着排什么戏,钱如何花,人才如何培养等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恰又是艺术家们无法解决的,是比演戏更为要紧之事。“功夫在戏外”,历史告诉我们,当年如没有那些体制内懂艺术有影响有良知的人的努力,纵然“传字辈”艺术上再出色,也定出不来《十五贯》,也定出不来“昆大班”。
    这里就有一个昆曲“生态”环境的问题。目前当代昆曲“生态”环境重视各类昆曲剧目舞台形态的物质化,花大钱搞“大制作”,忽视了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对其传统与传承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而这种忽视如长此以往,甚至成为体制内的主导和主流,势必如“南橘北枳”,对审美上以写意、精致、唯美为主的昆曲将会产生“异化”或者“变质”的后果。
    好在本书记录下了一些昆曲传承的点滴真谛,有经验可资借鉴,有教训可供汲取。
    如此,我更觉蔡瑶铣生前办的两件事情有着特殊意义。一件是她“伯乐识马”直接培养、提携了北昆的王振义、魏春荣、邵峥等后辈演员。其中王振义、魏春荣等还相继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如再加上向她问艺的其他北昆“梅花奖”演员,在北昆她这一代艺术家中,蔡瑶铣是为北昆培养“梅花奖”最多的人。
    这让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初侯少奎先生第一次评“梅花奖”,少奎先生因“太嫩”而落选。第二次评“梅花奖”的第一轮投票中少奎先生再次落选。在第二轮投票中,性格秉直的吴祖光先生“拍案而起”,给所有评委写了一封公开信。吴先生在信中大声疾呼道:如果你们不选侯少奎,你们将犯历史性错误。当年45岁的侯少奎被评上了。吴祖光先生事后还给侯少奎写了“生正逢时”四个大字,至今仍挂在少奎先生家中。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证明吴先生是正确的,已经74岁的少奎先生成为北方昆曲剧院的一面大旗。
    第二件事情是,从1997年起蔡瑶铣开始利用她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向有关单位和领导呼吁为jE昆尽快招收一批昆曲学员,为北昆培养青年演员。她呼吁奔走了整整4年,2001年终于得到上级的批准,要知道那时昆曲的处境还非常困难。
    10年过去了,现在这些北昆最年轻的演员有一些已经成了北昆一线演员。
    要做到这两件事情当时需要何等的气力和眼光。正是这两件事情,让北昆的传承没有断档,让北昆的人才没有断层。
    蔡瑶铣生前留下了一串闪光的剧目,如《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琵琶记》、《玉簪记》、《女弹》等。本来作为一名演员和一位艺术家演好戏足矣,但蔡瑶铣没有满足这样。所以让我说,仅就她办的上述两件事情,就足以让历史,让后人记住她。从这个意义上讲,蔡瑶铣无疑是“昆大班”中对北昆贡献最大的一位,值得北昆人向她永远的致敬。
    “落红月下化春泥,花开花盛更护花”。蔡瑶铣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身体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想已经化作“春泥”的蔡瑶铣在九泉之下也一定会同意这样称呼她的。
    蔡瑶铣并非世家出身。她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其一生中有过辉煌,有过低谷,有过迷茫,更有过挫折。当年为了写书,在与她多次沟通时,我甚至能隐约感到她内心对出自传体书的一丝忐忑不安。因为演员总是喜欢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展示给世人,不愿意把深藏内心的一些事情“暴露”给外人,这可以理解。但作为昆曲演员的自传体书,我还是很担心把书写成捧角儿的书,担心演员的“口述”是否真实客观,担心怕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因为一般说来,演员的传记大都太“正”,毕竟写书和唱戏是两回事。所以,当年在为蔡瑶铣写书的过程中,我还是采取了把她本人的经历放到一定历史背景下去观察去思考的方法。我是赞同写人物传记的这种做法,从宏观着眼,从微观下手。著名史学家《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在解释他的“大历史观”时说:“纵使事实之衍化对我们个人不能如意,或者在短时看来为荒谬不合理,可是把这些情事前后连贯,又从超过人身经验的角度看去,则它们有其意义;最低限度,这些事迹使我们知道我们生命旅途之原委。”因为任何人都是生存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对与错,成与败,都不可能脱离或超越历史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有的时候一定的历史环境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艺术需要人生的感悟,人生更需要历史的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