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学术的真实性文学的可读性——《鸠摩罗什传》序二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陈兵 参加讨论
    近十几年来,国学热在神州大地兴起,民族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最重要的社会教化体系而言,自汉魏以降,华夏文化逐渐形成儒、释、道三家鼎立的格局,所谓国学、传统文化,其主要内容,可以说即是儒释道三家之学。三家之中,儒、道二家,乃源远流长的本土文化,释(佛)家,则是外来的印度文化。儒释道三家多元共轭的结构,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封闭单一,自古以来便有接纳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兼容并蓄的宽广胸怀。
    自后汉以来,佛教应请来到东土,经过约三百年的缓慢传播,至东晋,达到兴盛。当时的中国,南北分裂,北方“五胡乱华”,战乱频仍,民生涂炭,社会苦难极其深重,人们强烈的宗教需求及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佛教弘传的大好时机。于是有佛图澄、鸠摩罗什、觉贤等西域、印度高僧先后来华传教,法显等汉僧远赴西天求法,将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推向高潮。
    在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者,当数鸠摩罗什大师。他本是印度人和西域人混血所生的天才,其先祖为印度婆罗门种姓,世袭国相,父鸠摩罗炎虔信佛教,将嗣相位时辞避出家为比丘,他不畏艰险翻越葱岭,来到西域,被当时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佛教国家龟兹(今新疆南疆库车一带)礼聘为国师,国王强迫嫁以王妹,乃生罗什,聪颖异常,七岁随母出家,开始学习小乘说一切有部经论,九岁至十二岁随母赴□宾(今克什米尔一带)留学,从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学法,得以通达五明诸论和各种方术,阴阳历算,莫不穷究。又从莎车名僧须利耶苏摩参学,从小乘转向大乘,成为博通大小乘三藏的大法师,十几岁即升座讲经说法,辩才无碍,声名大著,远及长安。罗什奉母亲嘱托,志在赴中原弘法,中原僧俗也渴望这位西域高僧降临,奏请秦主苻坚迎请鸠摩罗什。苻坚乃派大将吕光率兵七万远征龟兹,嘱他攻破龟兹后速将鸠摩罗什送往长安。但吕光破龟兹后,苻坚伐东晋兵败身亡,吕光乃据凉州(今甘肃武威)自立为王,胁迫鸠摩罗什留居凉州十七年。直到后秦主姚兴派兵灭凉,才将期盼已久的鸠摩罗什迎请至长安。
    在长安的十二年中,在虔信佛教、颇通佛法的国主姚兴护持下,鸠摩罗什终于实现了他弘法东土的大愿,译经讲学,培育僧才,功绩卓著。他对中国佛教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翻译经典。这是罗什在华主要从事的工作。在姚兴的支持下,在长安逍遥园西明阁组建起有五百多人参加的译场,在罗什主持下,翻译出大量佛典,总数达三十五部,近三百卷,重要者有《摩诃般若经》(“大品经”)、《法华经》、《维摩经》、《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十诵律》等。罗什的翻译,极其严谨,再三锤炼,一改以往朴拙的直译及以华语“格义”因而多少失真的作法,力求既不失原意而又保存梵文原本的语趣,所谓“曲从方言,趣不乖本”,创造出一种典雅而又通俗的意译法,信、达、雅兼备,读起来有华语与外来语文调和之美,如本书中所评价: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鸠摩罗什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佛经翻译的完全成熟,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境界,后人难以为继。罗什的译作通俗、简洁、流畅,具有吟唱韵味和文学美感,达到了翻译文学的顶峰。罗什所译佛经,多为后世传诵,影响极其深远。直到今天,汉传佛教界日常念诵的《金刚经》、《阿弥陀经》二经,及《维摩经》、《法华经》等,皆为罗什译本。前二经后来虽然被唐玄奘法师重译,但读诵者很少。罗什的翻译,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高地位,对中国散文影响巨大。
    第二,培养僧才。罗什德高望重、声名远播,天下归仰,当时义学沙门云集长安,多趋于他的门下,弟子号称三千。他译经时常随即敷讲,参加译场的诸助手也便成了他的弟子,杰出者有“四杰”、“八俊”、“十哲”之称,其中、竺道生、僧肇、道融、慧观、慧严、僧睿、昙影、道恒等,皆称人室,慧解超群,声名昭著,为自佛教人华以来佛学水平最高的义学高僧。僧肇的《肇论》四篇,辞意俱美,被公认为华僧论著中之“无上精品”,在中国佛学史和哲学史上有极高地位。竺道生则留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千古佳话,在经典未到之前便有了符合经典的悟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