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京剧旦角革命家的王瑶卿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张伟品 参加讨论
  王瑶卿是京剧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父名彩琳,江苏清江人,原习昆曲旦角。咸丰间进京,搭“四喜班”,并自立“绚云堂”(后改“怡云堂”),是咸同间的名伶。彩琳曾随郝兰田学,兰田妻之以女,即瑶卿嫡母。所以从出身而言,瑶卿算是梨园世家。
    瑶卿幼时,在家曾由田宝林开蒙学青衣。未几,彩琳去世,家道中落。瑶卿乃入程长庚所办“四箴堂”科班,从谢双寿等学皮黄青衣。后又分别随张芷荃、杜蝶云学青衣、刀马。所学剧目数十出,大体囊括了京剧旦角表演程式各种基本技艺,“文武昆乱”兼擅。并博采当时诸家之长,问艺于时小福、李紫珊、陈德霖等名家。要之,瑶卿所学之富,于京剧旦角舞台表演几无所不窥,并能于实践中融会贯通。
    出科后,王瑶卿继承家业,重建“怡云堂”。同时不断搭班,与众多名伶同台。光绪后期,搭“同庆社”,与谭鑫培合作。光绪三十年(1904)选入升平署为民籍教习,跻身当时一流名伶之列。
    1926年以后,王瑶卿嗓败,不克继续现身舞台,转而专事课徒授艺。至1949年以前,入其门下直接或间接受业者,前后数以百计。1949年以后,王瑶卿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继续从事京剧教育,直至去世。
    王瑶卿在艺术实践中,对传统剧目不断细心加工整理,如《长坂坡》之糜夫人、《打鱼杀家》之桂英等,均经其手而成一时典范。同时,不断尝试编演新剧,如《十三妹》、《荀灌娘》、《万里缘》等。在舞台实践中,王瑶卿往往自出机杼,独树一帜。形成风格鲜明的“王派”,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一时学者风随影从。
    王瑶卿对于京剧历史更为深刻的影响,在于其率先全面打破行当界限,融青衣、花旦、刀马等为一炉,形成所谓“花衫”表演模式,开一代风气。此后,京剧旦角进入“四大名旦”时期,影响及于整个京剧,流播至今。而追根寻缘,不能不追索到王瑶卿的开辟之功。事实上,“四大名旦”乃至同时及以后诸多名伶,不仅取法瑶卿,在艺术创造和实践中,更离不开瑶卿的直接参与。如梅兰芳所编私房本戏《西施》、《太真外传》、《宇宙锋》、《十三妹》、《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等,均为王瑶卿指导或代为编排场子。荀慧生之《霍小玉》、《荀灌娘》、《庚娘》、《棋盘山》、《秦良玉》、《还珠吟》、《侠骨香》、《辛安驿》、《元宵谜》、《钗头凤》等亦得之于瑶卿。尚小云之看家戏《乾坤福寿镜》更为瑶卿所授。至于程砚秋,受瑶卿之惠最多。其早期新剧无不由瑶卿帮助设计唱腔并安排场子,甚至其最后名剧《锁麟囊》,亦有瑶卿的创作在内。可以说,王瑶卿虽然离开了舞台,但京剧舞台上始终留存着王瑶卿的影子。
    王瑶卿在京剧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焦点人物,也是京剧整体风格的一个转折点。旧时有人撰文称王瑶卿与谭鑫培为“京剧生旦两革命家”。然则就谭鑫培和王瑶卿各自的实践来看,谭鑫培所建立的表演系统,并未突破京剧老生固有的轨道,而王瑶卿所创的“花衫”则打破了京剧旦行的固有秩序。“脚色登场”是戏曲基本构成要素,而行当体制则是“脚色登场”支柱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瑶卿的实践已然触及了京剧本质层面。
    鉴于王瑶卿的地位和影响,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理应成为京剧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很久以来,对王瑶卿艺术的研究与评论并不能令人满意,对王瑶卿艺术生平及艺术地位的整体性研究,相对于其他众多京剧名伶而言,颇显薄弱。尤其近年来,京剧艺人传记大量出版,但王瑶卿的名字却总是未被提及。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红侠博士所著《桃李不言 一代宗师——王瑶卿评传》,记录了王瑶卿的生平及艺术经历,资料详实,且时有深入分析,全面展示了京剧鼎盛时期旦角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状况。书后并附有传主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拜读之下,深佩作者的学术修养。是书对王瑶卿的生平、艺术经历所作的全面梳理,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