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貌似常语而有至味——陈寥士的诗话与诗论(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东方早报 刘铮 参加讨论
    2012年2月,陈寥士之孙陈思同先生在博客上贴出文章《祖父与〈宋诗选讲〉》,其中讲到:“1960年,上海潘伯鹰先生应香港《大公报》总编陈凡先生之约,为该报副刊《艺林》撰写专栏文章,潘伯鹰以陈伯谷为笔名(陈伯谷就是祖父和潘伯鹰的姓名合成的),在写第一篇《汉武》时,就向陈凡推荐祖父续写,陈凡同意了,让祖父写几篇看看,祖父一蹴而就,很快完成数篇寄出,陈凡阅后大加赞赏,立即决定采用,从此祖父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专栏写作。”
    陈凡说陈寥士“曾经家藏万卷以上”是属实的,陈寥士的藏书情形,可参考李军先生《变风变雅,朱印蓝印——四明藏书家陈寥士事迹稽略》(刊《天一阁文丛 》第八辑)一文。
    《宋诗选讲》的两位作者分别为潘伯鹰、陈寥士,可其分工情况,尚难确知。从陈思同先生的说法推断,《宋诗选讲》的创作主力是陈寥士,而潘伯鹰写得较少。从我读《宋诗选讲》的体会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不过,潘伯鹰是否只写了已收入《冥行者独语》的谈杨亿《汉武》、晏殊《寓意》的两篇呢?我认为未必。
    《宋诗选讲》讲黄庭坚的一篇提到:“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导言,对于黄诗分析得很精细。他举出黄诗的特点如下:……”接下来所列一、二、三、四各点,均出自潘伯鹰选注《黄庭坚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之后又谈黄庭坚《次韵题西太一宫壁》,所引任渊注,亦见《黄庭坚诗选》该首注释。我们知道,潘伯鹰在用笔名写的文章里常提及自己的本名,自赞自誉的例子亦不少。因此,我疑心《宋诗选讲》讲黄庭坚的这篇出自潘伯鹰的手笔。试想若陈寥士来写黄庭坚,总未必肯照抄友人的结论罢。
    杨亿、晏殊、黄庭坚而外,我猜测写陈师道的一篇,也是潘伯鹰写的,然无确证,只是从文风上推测而已,故略去不提了。两位作者文风不尽相同,大体说来,潘伯鹰的文字平实恳切,多围绕所选的一首诗展开,而陈寥士则喜欢摘句,较多发挥,常荡开一笔,上下古今。
    《宋诗选讲》中较有把握确定为陈寥士所作者有两篇,一是谈司马光的,一是谈晁冲之的。谈司马光一篇中云:“我曾经到山西省夏县去展望过司马光的坟墓和祠堂,又读苏轼撰书的神道碑,不禁再三唏嘘太息。”夏县,距离运城很近。据潘益民《陈方恪先生编年辑事》,1953年,“山西省教育厅来南京征招中等学校教师,在家无业的陈道量主动报名参加……抵晋后,被分配在省立运城地区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1959年,“因右派问题,年已60岁的陈道量被运城师范学校辞退,怅然回到南京。其夫妇和儿子陈孝祚均无工作,靠儿媳在小学任教的几十元工资和出售家藏古籍善本维持全家7口人生活”。潘伯鹰生平未履山西之境,因此,谈司马光的这篇只能是陈寥士所作。
    谈晁冲之一篇中云:“四十年前,慈溪冯君木先生选宋人诗为《萧瑟集》,他曾指出二晁是宋诗的骨干。”冯幵所选《萧瑟集》为罕僻之书,非有特殊关系者不见得会引及。事实上,陈寥士正是冯君木的弟子。这一点,他在《单云阁诗话》中曾不止一次道及,另外不妨再补充一个少见些的证据:1942年10月《中国诗刊》创刊号有冒孝鲁《次和寥士见赠》一诗,开头两句是“楼高百尺卧元龙。心折回风一老翁(自注:君为慈溪冯君木先生入室弟子)”。此诗后收入《叔子诗稿》,但自注一句被删去了。谈晁冲之的这篇征引师说,当为陈寥士所作。
    再从文辞、用语角度来考察。《宋诗选讲》谈魏野的一篇云:“七律以高调为正格,这种高调的造诣,不要说在隐逸诗人中绝无仅有,就是其他的人,没有浩荡而悲壮的胸襟的,也决不能有这种吐属。”对比《古今》杂志所刊《海藏楼诗的全貌》一文中的说法:“海藏主张律诗全首用高调,我以为他的七律,高调为多。”同用“高调”二字。
    又如《宋诗选讲》谈王安石的一篇云:“从来登大位而诗有蔬笋气的,以他为首屈一指。”对比《人间味》杂志所刊《诗的味外味》中的说法:“达官诗而有蔬笋气,惟有王荆公。”同用“蔬笋气”三字。
    倒不是说旁人论诗就完全不会用“高调”、“蔬笋气”这类词了,只是在确知《宋诗选讲》只有两位作者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认定谈魏野、王安石的两篇亦为陈寥士所写。
    以司马光、晁冲之、魏野、王安石诸篇为依据,可总结出陈寥士文笔之特征;复以此特征揆诸书中各篇,可推断出为其所撰者尚有甚多。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宋诗选讲》的选目颇有特色,如诗人魏野,见于陈衍《宋诗精华录》,然钱锺书《宋诗选注》、金性尧《宋诗三百首》、钱仲联《宋诗三百首》等较有名的近人选本均未采及。《宋诗选讲》的通例是每位诗人只选一首或一题,全书共选四十人,经与《宋诗精华录》比较,有二十四题未选入《宋诗精华录》。
    书中选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贵从事》一首,即不见于《宋诗精华录》,而在解说时,陈寥士又摘句五言十九联、七言六联。从这些地方不难知道,作者所写虽为一篇短文,但必定是在通读整本诗集的基础上草就的,心得之深,非一般选本所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