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我的王运熙老师(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汇读书周报 曹旭 参加讨论
    王老师一直叫我们“把书写薄。”一句话说清楚的,不要说第二句话。他最初出版的《六朝乐府与民歌》《乐府诗论丛》 都是薄薄的,但学术质量非常高,影响非常大,至今被日本学者奉为经典。但现在为了评职称,为了考核,我们写书、写论文都是“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非把薄薄的书写成馒头,写成砖头,写成枕头,不罢休。
    也许是时代变了?规则变了?衡量学术的标准变了?我们现在都朝着“国家项目”高歌猛进,朝着国家规定的A刊、B刊、C刊万马奔腾; 朝着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吹起冲锋号。因为每年年底要考核,有的学校严,有的学校松。但不管严松,都要考核。
    像鲁迅先生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那么好的文章,已经不算成果。因为它发表的刊物不够级别,不属于今天的A刊、B刊、C刊。假如鲁迅填表格,他会发现,在年终发下来的表格上,找不到可以填他这篇文章的“空格”。
    现在是不是成果,不看论文,要看刊物是不是国家指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顾炎武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的《广雅疏证》 都填不进表格,不算成果。十年磨一剑,五十年磨一剑也白搭。但我们仍然会静下心来,遵照王老师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要耐得住寂寞。不管进不进表格,算不算成果,我们都要像王老师那样真诚地做学问。
    王老师的人品、学品,不仅能进正史里的“儒林传”,也能进《世说新语》的头版头条。如果他进入《世说新语》的“德行”、“言语”和“文学”条,在众多的人物里,他一定是“实事求是”、“风清骨峻”和“文字简省”的代表。
    躺在病床上的王老师,对待病魔,对待命运,对待学校的公与不公,他总是一句话:“我想得开。”因为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过多地关注那些身外之物。
    如今,王老师已经离开我们,走了;挽胳膊也挽不住。在沉痛悼念的同时,我们脑海里留下的,永远是他亲切和蔼、冬季来临时早早就戴上口罩和围巾的形象;永远是每年年初二去他家拜年,我们围坐在他身边,恰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生各言其志,他做点评的情景,都成了永恒的记忆——一起定格在《论语》侍坐章的氛围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