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人与花——《兰花旨——兰话·兰画》序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文汇读书周报 刘恒 参加讨论
  认识沐斋之前,先读到了他的文章,继而看到了他的水墨。他行文多古意,画格亦如是。最终见到了他的人,三十来岁的书生,眉清目秀,优雅谦逊,与其笔墨种种竟极为和谐,令人惊讶。当今乃俗世,俗气当道,俗雾弥漫也!此人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禅心雅意,殊为难得,遂引以为知己。无奈鄙人老朽,欲知之而不知,欲深知而更不得知之,故此序不免胡言,须先在这里求谅了。
    前几日游山入林,心情大快,不由叹曰:一见树就高兴,咱们确实是猴子变的!同行者信然大笑。然而,我不喜兰花,这是怎么搞的呢?那些喜欢兰花的,又是为什么呢?无解,因为我无知。大约两年前吧,头一次踏入沐斋的住处,被二百多盆兰花惊呆了。我倚老卖老,竟然批评他生活态度懒散,不规律且不整洁不振作,似乎还说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一类的话,就差斥其为恋物癖了。现在,仍能记起他含笑不语的样子,却断定这谦逊的后生是在心里嘲弄着我的武断和糊涂了。他不反驳,也不解释,直到把这本《兰花旨》递到我的案头。翻开这精美的篇什,无须他来辩解,我要亲自动手,自己来打自己的嘴巴了。他是对的。他在公寓里种满了兰花,然而——他是对的。
    我相信,在所有关于兰花的书里,他的书是独一无二的一册,且是质地极为优良的一册。散文、旧体诗、行书、水墨画,哪一项都有上佳水准,配得上专业人士的明断,亦经得住外行人挑剔的眼光。最感满足的,乃至感到惊喜的,无疑是他的知音,是那些爱兰花爱艺术且爱宁静爱寂寞的人们。沐斋以及他身边的同道,未必是这个世界中的强者,却是一批有力量的人。至少,这本书便具备了让我肃然起敬的力量——如果精神力量也算一种力量的话。
    坦而言之,溺爱兰花,难免给人以弱不禁风之感。然而,错觉在此,奥妙亦在此。以愚之见,喜爱兰花的人,并非喜爱它的纤弱,而喜爱的恰是它所蕴含的力量。在知音者的眼里,这小小的花朵,必定含了无穷的境界,令养护者与观赏者一并与众不同了。最大的不同,便是脱俗。在俗世的泥污之中,兰花似乎有了超拔的力量,或者说泥足深陷的人们希望它具备这种力量,将自己从污泥浊水之中拎出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寄托于兰花的,不就是这些吗?沐斋陶醉于兰花的原因,不会有例外吧?自然,说过的和准备说的,一律都是我的揣度,请各位明鉴就是了。
    世间最大之俗,乃不静。天不静,有人一味呼风唤雨,引雷惑世;地不静,车马人兽争于途塞于道,一派乌烟瘴气;人不静,七情六欲闹于心,鸡鸣狗盗累于身,害得个个遍体鳞伤。有人说不静是常态,五千年来就不曾静过!不静便是病,五千年不静则是民族之大病。此患不除,国无宁日。志士仁人寻医问药,求静之心就没有歇过。兰花却是静的,静静地生,静静地死,无论生死都静静地吐出芳香。一代又一代,在那些善心未泯的文人心目中,这便是一味良药吧?即便治不了俗世之病,至少可以让自己优先安静下来了。无疑,兰花确乎有一种静的力量。
    世间的另一大俗,乃不净,即不洁也。身心不净不必提了,便是身外亦不净。极而言之,正因为身外不净,才导致了身心之不净。倘若天净地净、食净水净、街净宅净,人之身心焉有不净之理?有人又说了,汉民族本是洁净的,让北方游牧民族打得颠沛流离,欲净而不得净,终于以不净为常态,连便溺之随意也归罪于北方流窜的骑兵们了。兰花却是净的,至少是需要洁净之所的吧?历代文人寄情于兰花,有企求安定的意思,然而骨子里渴求的必定是洁净的生活状态,一枝叶净花洁的幽兰足以成为这种安定状态的标志,乃至成为一种幸福的象征。在国人的缺点中,最被人诟病的便是不净。不净貌似小病,实为大病也!兰花非花,或许真真就是一味药,不食则祸,食之则不仅有效而且有益。在爱兰者的固执里面,其求净之心,几乎可以称得上悲怆了。何年何月,堂堂中华民族才能被视为最讲究洁净的一群人呢?且候神州大地,家家养兰爱兰之日吧。我实在找不出更简便更可行的求净之法了。沐斋或许更为幸运一些,他手里多了一支画笔,在一幅幅整洁的画面中,他将心中之净呈现了出来,闪耀着圣洁之光。所谓求净之净,也无非如此了。与人世间的种种不洁作战,他有了优良的武器,而我们呢?惟有各自为战罢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