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苏州文献丛书”出版献词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李保民 参加讨论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名城,天宝物华,人杰地灵,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聪慧,不畏艰难,薪火相传,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千余年来,先贤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描绘了苏州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人文胜迹,人们从中可以看到苏州地区早先农业高度发展,商业手工业异常繁荣,文化教育事业极其兴盛,各行各业才人辈出的种种情状。毋庸置疑,一大批苏州历史文献对当今的苏州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文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繁荣物质文化,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在数以千计的苏州文献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尚未经整理,给今人阅读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诚为憾事。如今在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的直接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为主编的专家学者团队,历经数年的精心搜集材料,编纂整理,先期完成了“苏州文献丛书”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的定稿工作,并且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正在审读之中。
    在已出的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特点鲜明,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丛书的编选眼界宽阔,入选书稿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皆能详实地反映出苏州历史上方方面面代表人物,体现其所取得的各种成就。既有明代国家重臣王鏊、顾鼎臣等人的诗文集,亦有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诗文集及其笔记,同时也收入清代文人寒士的代表人物、曾经投入抗英前线的诗人贝青乔的诗歌作品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苏州成长起来一代名家,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建树。作品的内容或重在经世致用,关系国计民生;或揭露社会问题,抒发不平之气;或讴歌自然风光,描写日常生活起居。不少的作品充满着时代的气息,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感。除了个人作品集之外,丛书中收入的《至德志》、《苏亭小志》、《韩忠武王祠墓志》等,分别辑录了古代苏州历史上三位重要的名人泰伯、苏轼和韩世忠的相关记载,通过其中的文献资料,可以考见祠墓的成因及其变革,可以窥见先贤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对后人的深远影响,折射出后人对先贤高山仰止般的尊崇心理。
    再者,“苏州文献丛书”遵循网罗珍稀文献的原则,入选的文献此前大都未曾整理出版过,且都具有某一方面的代表性。如沈周的诗文作品,近百年来悄然无闻,从未见有人收集整理。而与沈周齐名的唐寅、文徵明的诗文集早已出版。这次编纂整理的《沈周集》,用力甚勤,整理者收罗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各种刻本及稿本,详加校勘。新近推出的《沈周集》几乎囊括了现存所能见到的沈周创作的全部诗文杂记。整理者还不辞辛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地收集了海外和内地博物馆所藏沈周画上的题诗题跋,极大地丰富了沈周诗文作品的数量。可以预料,随着《沈周集》的出版,它对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沈周其人其事及其师友交往,研究吴门画派艺术风格,深入探讨明人的创作心路,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史料,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又如《海虞诗苑》为清人王应奎耗时二十年苦心收集而成,选录清代常熟诗人182家,诗凡1888首,其续编为道光年间铁琴铜剑楼先辈瞿绍基所选。两书的共同之处是“备志乘阙轶”,因而尤致力于挖掘声名不显的诗作可诵之辈,不少默默无闻的作者佳作赖此流传于世。而《海虞诗苑续编》尤为难得,存世仅有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且多舛误。整理者殚精竭虑,认真斟酌校订,首次将其整理面世,这对于今人研究清代苏州地域文学和家族文化的发展,研究海虞一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十分珍贵的参考价值。
    此外,“苏州文献丛书”在整理过程中,重视保存原本的面貌,重在入选的文献的史料丰赡和文本的可靠性,择善而从。视文本内容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错误、异文等做出不同的处理。对形近、音近致误的一般问题,径行改正,不作繁琐的考证校订。对于部分文献版本情况比较复杂书稿,则尽可能出校记,供读者参考取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