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前言(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东方早报 胡训珉 参加讨论
徐蔚南(1900-1952),原名毓麟,笔名半梅、泽人。江苏吴江人。近代散文家、翻译家、出版家、方志学家。1932年起,受聘担任上海市通志馆编纂部主任。
    徐蔚南在任职期间,为《上海市通志》的编纂,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不仅承担了《上海市通志》的第一编、第四编的编纂工作,同时负责全书各编编目及内容的选择、安排;各编成稿后,先由徐氏阅读校正后,再呈柳亚子审订。同时,他还负责《上海市年鉴》的编纂工作;利用熟悉报刊和出版界的优势,在上海多家报刊杂志和电台上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介绍上海历史。1934年12月,通志馆组织上海市年鉴委员会,徐蔚南任主席;徐蔚南又与吴静山等发起成立上海通社。1935年以后,徐蔚南编撰出版《上海在太平天国时代》、《上海棉布》、《顾绣考》、《中国美术工艺》等著作。当时很有影响的刊物《逸经》编者即在编后记“逸话”中特别指出:“本期第一篇徐蔚南先生的‘上海的倭寇’,在学术上是篇极重要的文章,将历来倭寇侵扰上海的经过情形,源源本本,用科学的方法把它整理叙述出来,不特是研究近代史上很大的贡献,同时也是注意上海本地掌故的极好参考。当此‘睦邻’的时候,更是值得作我们的殷鉴。”
    上海市通志馆成立后,柳亚子和徐蔚南广泛招揽著名学者,聘任胡怀琛、吴静山、蒯世勋、席涤尘、郭孝先、胡道静、李纯康、蒋慎吾等任编纂馆员;董枢、乐嗣炳、钟贵阳、沈家诒等为特约编纂。向各方征集史料,由于工作细致周全,收录的资料非常翔实,为《上海市通志》的编纂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短短5年时间内,《上海市通志》大部分专编基本成稿,还完成一系列上海地方资料的整理、汇编和出版工作。上海市通志馆的学者们在短短的五年内,在战乱中白手起家,但是工作效率之高,成果之卓著,令人叹为观止。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通志馆因经费无着而中止。通志馆的重要资料转移至柳亚子家中。1940年柳亚子撤退离沪后,“旧时集存的书报和资料,经过几次的迁移和密藏,幸而没有遭到重大损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