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上海筑城拆城记—— 读《民国上海市通志稿》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腾讯《大家》 石剑峰 参加讨论
    作家王安忆上一部长篇小说《天香》写的是明末上海城。写这样一个450年前上海的故事,王安忆想讨要一个说法:上海靠着开埠,才从小渔村变成现在的上海——这是一个谬传。所以,王安忆在这部小说里写尽了明末上海城的繁华与热闹。有趣的是,小说开篇就写了上海“筑城记”:
    “嘉靖年还有一桩德政,就是筑城。三十二这一年,四至六月之间,就有五次倭寇从海上来犯,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官绅上奏朝廷,恳请筑城,得允之后,知府立即下令,募捐集资,划界制图。一时间,拆屋献田,倾家助役。十月动工,十二月便拔地而起城池。说及时真及时,仅一个月过后,倭寇就来,碰了个钉子,悻悻然而去。三十五年,卷土重来,足足围城十七日,到底也没有得手。三十七年,崇福道院重修,立碑记抗倭事迹。白此,上海平靖。”
    明末鱼龙混杂的倭寇频频骚扰上海,当时的上海人只好用城墙保卫自己,这也促成了现在上海的雏形。刚刚出版的《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叙述了上海筑城的来龙去脉,该书由柳亚子等人编写,成稿于1930年代末,但完整出版却是在80年后了。
    据《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载,自元末以来,上海就屡遭倭寇侵袭,到了16世纪最为猖獗。侵袭上海的倭寇以萨摩、肥后、长门三州之人最多,这些倭寇的样子是这样的,“倭都秃头乌音,面貌黝黑,身上穿花布衣,后来也有着我国军人服装”。事实上,当时侵扰上海的倭寇成分非常复杂,从日本驾船过来的倭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所谓“倭寇”是中国人,地痞流氓、土匪和海盗。有趣的是,在《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还介绍了另外一股倭寇,他们是到上海来经商的“外番”,他们为上海人的精明所算计,经常真的血本无归,最后只好当起了盗匪劫点盘缠回家。当然账还是算在倭寇头上。
    《天香》写到上海筑城是嘉靖32年,也即1533年。上海受倭寇之害最严重之时,前后有四五年之久。在1533年之前,上海并没有城墙,作为松江府下的一个县,他本身并没有权筑城,倭寇过来经常如入无人之境。上海东靠现在的黄浦江,倭寇经常从黄浦江上直接上来,据《民国上海市通志稿》记载,倭寇也可以从宝山登陆,一路南下杀向上海;也可以在现在的杭州湾登陆,安营扎寨后从南边闵行冲来。有意思的是,400年后,1937年淞沪抗战,日本侵略上海依然沿袭此路线。
    1533年,上海官民都认为,上海屡屡成为倭寇的目标,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城墙,这是一座没有防御的县城。于是官民都赞成筑城。上海士绅顾从礼以民间的身份上疏希望筑城,这段上疏文字现在读来也是缩减版的上海史。疏称:
    “上海宋市舶司所驻之地。元至元二十九年设县治,原无城垣可守。盖一则事出草创,一则地方之人半是海洋贸易之辈,武艺素所通习,海口不敢轻犯。虽未设城,自无他患。今户六百余里,殷实家率多市,钱粮四十万余,四方辐轴,货物尤多;而县门外不过一里,即黄浦,潮势迅急,最难防御。所以嘉靖戊子年等,屡被贼劫烧杀伤地方乡官商人居民不下百余家。盖贼自海入,乘潮劫掠,如取囊中,皆由无城之故。伏望轸念钱粮之难聚,百姓之衰苦,敇二部会议,开筑城垣,以为经久可守之计,实一县公私无疆之休也。”
    顾从礼,松江府青浦县崧泽人后官至光禄寺少卿,加四品服。有意思的是,这位对上海筑城有重要贡献的士绅,他的尸身至今保存在上海博物馆。1993年,顾从礼和夫人的合葬墓在今上海打浦桥斜徐路发现,两人尸体成干尸状,保存完好。
    这时的松江知府叫方廉,也认筑城是保卫上海最有效方法。当年7月,上海历史上最重要的基建工程启动,官府开始“一面纠众筹议,一面征集田赋,附以库藏羡余,以充经费,随即相度基地,并命通判李国纪监工”。
    此项基建工程事关上海民生,除了官府的投入,市民捐助也极多,《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记载了好几位殷实市民捐助城墙至赤贫的故事。首请筑城的顾从礼捐粟四千石,助筑小南门。“王相尧拆屋捐地,倾囊助役,城垣完成之日,即其从富有变为赤贫之时。”
    “陆深夫人梅氏捐银二千两,并毁市房数千间,更筑小东门,以便行旅,是诚巾帼中的英雄。”
    10月,筑城开始。当时倭寇并没有来犯,给筑城墙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官民齐心,昼夜赶工,一座城池,居然2个月内就完成了。12月,上海城墙完工。此时,新建的上海县城墙总长9里(约4.5公里),城墙高二丈四尺(约8米)。城上有雉堞三千六百多个,敌楼两座,城墙壕沟宽6丈(约20米),深一丈七尺(约5.6米)。城门共分六处,东门名朝宗,南门名跨龙,西门名凤仪,北门名晏海,小东门名宝带,小南门名朝阳。水门只设三处,在东西的都跨在肇家浜上面,在小东门的跨在方浜上面。这些450年前的地名,比如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东门、小南门,至今还是在使用的地理名称。跨龙成了“跨龙路”,方浜和肇家浜都已填没,但两个名字都保留了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