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社会科学报 刘本森 参加讨论
    变法前后京中政情
    茅海建教授依靠“张之洞档案”中的《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与张之洞亲笔电报,叙述了张之洞之子张权、之侄张检、张彬在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给他寄来的密信——这是“张之洞档案”中最为激动人心的部分。这些密信透露了北京的许多政情与舆情,例如:张之洞的《劝学篇》对京中政要影响极大,光绪帝明确表达“幸近日已见张某之书,方始明白君权之要”,大学士徐桐“自见《劝学篇》后,为之一快”。再如:戊戌变法期间京城高官中有慈禧太后对变法不感兴趣、光绪帝病重的流言。张权1898年8月9日的信中说:“刘博丈(即刘恩溥)言,今上变法甚急,慈圣颇不以为然。每日谕旨,慈圣俱不看,但云:随他闹去罢。”关于光绪帝的病情,当时京城中传言“圣躬违和,……症系不能存食,每行动五局俱从。时时思食,旋食旋遗,或多食则呕”。这些传言对京城内高官的政治态度将会起很大的作用。还有,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与光绪帝之间的联络渠道是军机大臣廖寿恒,“然上交派,凡渠有条陈,专交廖(即廖寿恒——笔者)与之呈递,并不拘奏折体制,即以说帖封进,随时交來。廖不敢不与之递,此则不诬也”。另外,虽然张之洞的政治举措与康有为一派并无本质区别,但是康有为的变法没有得到张之洞的支持,1898年2月16日,张之洞在给杨锐的电报中称:“康长素与仆有隙,意甚险恶。凡敝处议论举动,务望秘之,不可告康。”茅海建教授称:“读了以上张权、张检、张彬的密信,并结合‘张之洞档案’中的亲笔电报,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张之洞一派与康有为一派在政治上对立,而到了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百日维新’阶段,张已视康为政敌。”
    湖南维新运动
    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康有为变法时,地方大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积极支持。对此,陈宝箴的后人陈寅恪曾说:“当时之言变法者,盖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论之也。咸丰之世,先祖亦应进士举,居京师。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据是可知余家之主变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陈寅恪指出了从实际经验中得知须借重西法改旧法的陈宝箴,与从“今文”、“公羊”中推出“孔子改制”之说的康有为,有着思想渊源的不同。然长久以来,学术界对陈寅恪的这一说法有过许多次引用和赞赏,但一直不能予以证明。茅海建教授在研究“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说明。张之洞与陈宝箴之间有长达十余年的交谊,他们在公务中相互配合,是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折,暗中就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以上内容,具体说明了陈寅恪所揭示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虽为改革派,但与康有为、梁启超在思想上以及诸多举措上的差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