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河南大学教授佟培基:用兴趣和勤奋书写诗意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人民网 智泓 付永刚 参加讨论
    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中原大地,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先进代表,他们是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中原楷模,他们是群众身边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从今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全省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人物,用身边的典型影响身边人!
    佟培基,河南大学教授。因为兴趣和勤奋,他从司机成了博士生导师;因为兴趣和勤奋,他成了全国著名唐诗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也是因为兴趣和勤奋,他让癌症病魔也退避三舍。
    近日,记者近距离采访了这位开封古城的传奇老人,看他用自己的兴趣和勤奋书写的诗意人生。
    “兴趣和勤奋,让我从司机到博士生导师”
    1944年,佟培基出生在开封,从小跟着母亲学习认字、绘画,母亲成了他优秀的启蒙老师。
    1955年,11岁的佟培基正上小学五年级。这年暑假,老师布置的暑期作业是每天抄一首古诗或现代诗,“那时候,我们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佟培基说,“我从邻居家借到一本《诗刊》开始抄,不几天工夫,这本书就抄完了。于是,他就满街去找书。在开封图书馆,我第一次看到了《唐诗三百首》、《万首唐人绝句》等书,一假期,全部抄写完了!”
    开学检查作业,佟培基超额完成了古诗的抄写。语文老师一边翻看他用白纸装订的本子,一边当着全班学生的当面夸奖他。老师的夸奖让佟培基养成了抄诗的习惯。后来读初中时,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负责到校图书馆借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都被他读熟了。闲暇时,佟培基去拜访光绪年间的进士、时任河南文史馆馆员的靳志。他向靳志学习诗律、词律,整本整本地抄写平仄格律。
    1963年,佟培基同志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当汽车兵。每月虽然只有5元津贴,他仍将大部分用于购买书报刊物。他利用业余时间伏案疾书,把部队生活和自己的心得凝聚成鲜活的文字,发表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上。在部队服役的五年,佟培基同志每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
    转业后,佟培基调进河南大学车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借书证。他每次出车前,都要到校图书馆借几本书放进车里。到达目的地,客人去办事,他把车门一关,陶醉在书的海洋里……
    在当时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提倡工人、教授结合,他与国内著名学者任访秋编在一个“三结合小组”。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他经常向任访秋请教中国近现代文学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这期间,佟培基还先后用车接送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长陈元辉、中山大学教授蒋湘泽、历史学家史念海等一些知名学者。面对每一个学者,他都不放过学习的机会。
    1979年,佟培基调至中文系唐诗研究室工作,跟随高文教授从事《全唐诗》的整理和研究。凭着刻苦的钻研,佟培基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把停滞多年的唐诗辨伪研究推向了高峰。鉴于他的突出成就,1982年,他被破格评定为讲师,1986年被破格升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87年,他的事迹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河南大学,拍摄了《从司机到副教授》的专题片。
    “做学问需要真本事,要较真儿,但学历很重要”
    1977年,佟培基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认为,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编著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有误:《永遇乐?北固亭怀古》创作时间是1204年,而非1205年。史料记载的辛弃疾的仕途中,大理少卿的官职应为太府卿。
    佟培基请教了河南大学的一些资深教授,他们都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并建议他给邓广铭教授写封信进行讨论。
    “邓广铭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会搭理我这样的无名小辈吗?”
    没想到,邓广铭教授不久就给佟培基回了信,他说:“先生对辛弃疾的研究所见甚卓,所提之处,重版时定订正……”这让佟培基喜出望外,从此,他的学术研究劲头更大了。
    1979年,河南大学承办全国第二届宋史研究会,邓广铭教授应邀参加。会议结束后,两人在开封宾馆见面,而且促膝而谈,一见如故。
    1990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傅璇琮交给佟培基“一副重担”:洋洋九百卷、千万字之巨的《全唐诗》,编排草率,错误百出。现在要全面梳理清康熙御定的《全唐诗》。
    从1991年的大年初二开始,佟培基即埋头书案,不问世事。一次,他查找诗人朱琳的资料时,《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诗大辞典》中都没有记载。为此,他寝食难安。突然,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闪现:能不能从碑帖中查询呢?于是,他骑上自行车,到开封博物馆查看碑石拓片。足足查了两个多小时,就在他绝望之际,看见了拓片中有一个“朱”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