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陈寅恪文集》出版述略(3)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世纪阅读 高克勤 参加讨论
    卢沟桥事变前,寅恪寓北平清华园,周一良君自南京鸡鸣寺往复通函,讨论南朝疆域内民族问题。其后周君著一论文,题曰“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载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第四分者是也。此文寅恪初未见,数年之后流转至香港,始获读之,深为倾服。寅恪往岁读南北朝史,关于民族问题,偶有所见,辄识于书册之眉端,前后积至如(若)干条,而道经越南,途中遗失,然旧所记者多为周文所已言,且周文之精审更胜于曩日之鄙见,故旧稿之失殊不足惜。惟忆有数事,大抵无关宏旨,或属可疑性质,殆为周君所不取,因而未载入其文者。旅中无憀,随笔录之,以成此篇,实窃用道家人弃我取之义,非敢谓足以补周文之阙遗也。忆当与周君往复商讨之时,犹能从容闲暇,析疑论学。此日回思,可谓太平盛世。今则巨浸稽天,莫知所届。周君又远适北美,书邮阻隔,商榷无从。搦管和墨,不禁涕泗之泫然也。一千九百四十二年九月九日陈寅恪记于桂林良丰雁山别墅。
    此前言,1958年陈寅恪先生请助手黄萱校时仍保留(见《陈寅恪先生遗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删去此前言,人们多以为这是陈寅恪先生鄙薄周一良先生解放后“曲学阿世”所为。周一良先生也认为:“蒋天枢先生编陈先生全集,所收江东民族条释证文中,删去了此节,这当然不可能是蒋先生自作主张,定是本陈先生意旨。我看到全集后,不假思索,立即理解陈先生的用意。陈先生为文遣词用字都极考究,晚年诗文寄慨之深,尤为严谨。对于旧作的增删改订,必有所为。删去此节,正是目我为‘曲学阿世’(《赠蒋秉南序》中语),未免遗憾,因而不愿存此痕迹。”(《毕竟是书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周先生晚年还为此事自责不已,觉得有负陈先生之厚望。其实,这一删节非陈先生所为,确是蒋天枢先生“本陈先生意旨”所为。《金明馆丛稿初编》编定于1963年,周一良赴广州晋谒陈先生,陈先生还很高兴,决不会删去此节,观上引1958年校文保存此节便可为证。周一良的命运变化是在“文革”后期,他被召入“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四人帮”被打倒后,“梁效”遭批判,参加“梁效”的周一良等,也被政治审查,直到1978年秋结束。当时,饱受“四人帮”迫害的广大知识分子对“梁效”之流十分痛恨,舒芜作《四皓新咏》,谴责“梁效”成员中的四名老教授——冯友兰、魏建功、林庚、周一良(参见《《毕竟是书生》》)。正是在当时这种背景下,蒋天枢先生决定删去此节。而文中提到“周君”、“周一良”及论文则予保留,大概是怕改动原文的缘故吧。当时参与编辑的魏同贤先生证实了此事。在蒋天枢先生致魏同贤先生的一封信中说:
    《元白诗笺证稿》里的“周一良”处五字,当时曾同您讲,是否改成四个字,后来想,改动,总不太妥。是否只把“一良”两字易为“某某”,或者易为两个□□,这样,五个字的地位仍可照旧。(影印件见《功在千秋的事业——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中华书局,2003年9月)
    今检《元白诗笺证稿》第158页有“周某某先生谓齐东昏侯善作担幢之戏”,即是改动的痕迹,而同书第256页则保留了“周一良先生”的名字,大概是漏改了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