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程章灿 参加讨论
    《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研究》的初稿,是京州的博士学位论文,开始于2005年,完成于2007年。不过,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书稿,又经过了长达七年的磨砺,形貌与当年已大不相同了。初稿十五万字,新稿近三十万言,篇幅差不多扩充了一倍。书中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显著提升。
    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研究,既是断代文学研究,也是文体研究。断代文学研究的难处,在于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断代范围之内,而要上勾下连,尽量拼接出历史发展的连续环节。换句话说,做断代研究,要有不断代的、通史的观点。魏晋南北朝处于汉唐两个统一而强盛的王朝之间,其文学发展环境自有特点,不能忽略,但如果不上溯汉代甚至汉代以前,下探唐代乃至唐代以后,就难免视角单一,视阈受限,深入挖掘便会受到阻碍。但凡从事过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人,多少都会体会到这一点,但具体到不同专题的研究,则情况又各不同。而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研究的基础明显薄弱,包括文献整理在内,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依托。这就要求京州像傅斯年先生当年所说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京州“曾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的汉魏六朝论说文勾稽出来,汇为一册,并翻检当时各种史书以及后世有关类书等,广搜别采,补《全文》之未收,共得五百馀篇,四十多万字”(《绪言》),这是他“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第一步,现在书后的三个附录则是第二步。附录一是《先唐论说文辑补》,从历代各类典籍中辑得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失采的论说文作者38人,论说文40篇,吉光片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件件可珍。这种爬梳工作需要耐心,也需要学力,其实并不容易,不能小看。附录二是《先唐论说文存目考》,通过对亡佚篇目的考索,尽力还原先唐论说文创作的历史原貌,虽然不能得其全豹,至少恢复了若干历史断片。附录三《论说文辨体资料汇编》,辑录自三国曹丕到现代学者姜亮夫共计33家的评论资料。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间房子,那么,这三个附录就好比建房时所需要的砖瓦木石,是京州亲自找来的,还一一检验,材质上信得过。这个既费时又麻烦的文献搜集鉴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近二三十年来,古代文体学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不少成绩,但是,相对于诗词文体研究而言,散文文体研究明显不够深刻,也不那么完善。论说文绝大多数是散文,少量是骈文,还有一些赋体论说文则属于韵文,总体来说都属于广义的散文领域。这就带来了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散文文体研究似乎没有可以遵循的程式,也没有可以仿效的典范,因此,站在什么样的立足点进行剖析,从什么样的视角切入,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都要自己摸索。另一方面,文体学研究重视对作品形式及其艺术表现技巧的探讨,比起题材内容的分析来说,形式和艺术方面的探讨要么容易单调呆板,落入老生常谈,要么容易浮光掠影,难以把握,想有鞭辟入里的论述,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在某一点或者某一方面有准确的把握,就能在文本分析和诗文创作双方面给人启发,其意义非可小觑。散文的形式艺术不好把握,论说文的形式艺术分析起来更难,京州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值得重视。这些探索集中在本书第五章《修辞论》、第六章《结构论》和第七章《风格论》,三章论述各有重点,可以顾名而思之:《修辞论》从譬喻、引证、顶针和鼎足对四方面,谈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的修辞技巧,条分缕析,举证富赡;《结构论》则将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的结构分成专论、设论、论难、问论以及书信五种体式,对各种体式又有细致的分析;《风格论》则从纵横家与名家、博赡与精约、华美与精辩三个方面,论述论说文风格的复杂多样及其源流变化。这些分析似易而实难,切实的把握更需要相当的学术功力。第五章是修订新增的,第六、七章从初稿到定稿的改动比较大,提升也相当显著。从修辞到结构到风格,这三章的论述逐渐由表及里,从浅到深,从初稿到定稿,京州对魏晋南北朝论说文的理解也日益全面,不断加深。论说文是不是文学作品,是否有文学性,是否具有美感,在我看来,这些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京州似乎为此纠结过,在《风格论》中,他不忘强调“魏晋南北朝论说文充满睿智,讲求美感”,实际上,这结结实实的三章,就是他对这些问题的最好回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