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图说宋人服饰——一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断代史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郑 朝 参加讨论
    傅伯星君专业于美术,毕业后任职浙江日报社直至退休,为资深美术编辑,擅长历史人物画与界画。业余博览群书,好读宋史与临安志。他退休后自创工作室,为各地文博场馆绘制古代历史陈列画。据说他白天作画,晚上著书,勤奋如此,实非易事。今又见《图说宋人服饰》书稿,果实累累,令我欣慰。读其所著,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 独立思考 求实存真
    关于宋代画院与画家,历代均有人研究,文章典籍较丰,似多定论。但伯星的几篇有关文章却不袭成见,独立思考,论述辩证,以史实纠正数百年之讹误,观点新颖可信。其实,中国美术史论历代著述汗牛充栋,由于时代的局限,难免瑕瑜互见,其中不乏主观臆测、以讹传讹之说。今人研究美术史自应以科学的方法、可靠的资料,纠讹正谬,厘清史实,使传统绘画更好地传承下去。伯星初治美术史,敢于攻坚克难,推翻前人成说,提供新资料、新观点,是需要勇气和才识的!
    二、 直观形象 梆开蹊径
    先哲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有一经典论说:除了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外,还要求细节的真实。伯星以画入史,以图说史,是实践这一经典学说的可贵尝试。人物服饰即”细节“之一,既彰显着个人的身份与性格,又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旗袍今日几被视为国服,起初只是善于骑射的满族女袍,方正朴素。待其进入宫廷,一变;到了民国尤其”五四“后,一大变;现今则成为风情万种的时尚女服。可见服饰本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民族文化中广被众生的一个鲜明标志,因而近年来介绍我国古代服饰的图书联翩而至,且无不印刷精美,内容全面系统。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伯星的新著《图说宋人服饰》不仅未见多余,反觉得自有其不可代替性与独到之处。从已出的同类书可知,当今众多的古代服饰研究者无不追求资料的全面系统,著作无不从先秦写到清末民初乃至近现代,绵延三千年。伯星却另走一路,从三千年浩大序列中抽出中间三百余年作为标本,加以放大重组,使许多在通史式服饰书中因无容身之地而消失的种种细节,得以一一现身,作多视角的展示,由此涉及礼制、朝仪、民俗、百业、娱乐、宗教、征战、地域差异乃至社会生活的种种侧面,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宋代服饰文化的内容。通过图例和说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服饰,而是整个宋代的社会生活。因而相对那些通史式服饰书而言,《图说宋人服饰》无疑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断代史。
    这一新著还有以下可圈可点之处:
    一、 洋洋大观 丰富多样
    在通史式的服饰书中,宋人服饰一般只占一个章节,受篇幅之限,难以深入展开,使得欲知其详者只能无果而返。伯星的《图说宋人服饰》却有海量般的阵容,包含了帝后、官员、文人、武士、庶民、僧道、女子、小儿各式人等的冬夏之服、出行与居家之服、礼服、制服与便服、工作服、传统与新创之服,更有相关的发式、帽、鞋、带乃至带扣等细节,可见其搜罗之广、发掘之深。书中这么多的形象资料几乎都注明出处,除了采自宋人名画、存世宋代雕塑,也有采自历年出土发现的两宋与辽、金文物。伯星君真可谓是书山搜宝的有心人。若无长年的坚持与一以贯之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如此丰厚的成果的。其中仅女子发式,就罗列了朝天髻、双丫髻、双螺髻、小盘髻、盘福髻、包髻、假髻等数十种图样,女帽则有元宝冠、团花冠、花楼子冠以及各种软帽软巾。伯星大概对盔甲特别有兴趣,临摹了两宋、辽、金的许多款式的盔甲,并对盔缨、臂褠等各个细部作了详确的临摹与展示,纠正了长期流传的似是而非的误解。
    二、 撷取宋画 艺术性强
    伯星既是画家又是史家,熟知宋代名画与雕塑,以宋代画、塑说宋服,不仅保证了资料的可信性,也大大提高了插图的观赏性。图说之类的图书古已有之,因多属于工具书,插图往往粗糙;现今出版的介绍古代服饰的图书也多手绘插画,却大都绘画水平不高,往往造型不准,描画僵硬,难如人意。伯星以数十年画插图、画连环画的线描功力,将所需之例临摹成稿,形准笔精,以至有的插图几可作线描勾勒的范式。其图绘水平,堪称同类书中的翘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