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阅读龙榆生 词人生命中的声音与性情(一)(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新京报 陆蓓容 参加讨论
  词与诗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变化之多。不同词牌各有错落的句式、变换的韵脚。甚至有些调子的某些句子,还有“不成文的规定”,非写成某种结构,或者必须使用某种声律。凡此种种,如若看成是约束,尚属未曾入门。事实上,在许多细微之处,恰恰是细入毫发的规定帮助了作者。满足格律与句法的普遍要求,甚至比普遍要求完成得更好,种种气氛与情感自然就能随着声音的变化显现出来。有时候,满足不了,或者完成度不高的作品,在表意上确实也棋差一着。
    对于创作经验丰富的人,这种体会都不必明说,而要传达给初学者,则非举例子不可。于是可以看到龙榆生的“赏析”,与今人习惯的大异其趣。例如谈论小令的声情,他总是举刘过《醉太平》为例。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他说,这首词里的四个四言句子,都用了“平平仄平”,这是要求。而这要求又使句子读起来容易低沉,必须在仄声处用去声字,才能读之响亮。那么,这是提升。而这里的“意”“鬓”“忆”“梦”都是去声,读起来就“显出低抑中的高亢”。讲义受篇幅限制,无法举出更多例子。我们不妨举戴复古的《醉太平》起句来读——“长亭短亭,春风酒醒”。也可以再举较不著名的“琼楼几间,瑶徽几弹”、“山中小园,园中小山”、“松阴柏阴,离离草生”……两相比较,刘过的词,声音利落,情感坚定。后面这几句的仄声字都用上声,音节缠绵在喉舌之间,立刻显得柔婉之情多,果断之情少了。
    为着让初学者能够上手,龙榆生总是注意揭示声与情的关系,于怎样用好“上”、“去”、“入”各声,怎样选择“东钟”、“江阳”、“支思”、“庚清”等韵部再三致意。可惜我们今天来体会这一切,却难免于雾里看花,“不明觉厉”,因为普通读者很难清晰地把握住平上去入四声字的节奏与音调之别,也不太会去分析哪些韵部豪放开阔、哪些韵部温柔和婉。
    其实,只要愿意像小学生读课文那样,长期坚持缓慢清晰地朗读名篇,这些看来高深的东西都不难懂。当你有过这个经验,并且养成习惯,读到新篇,也会至少在心里出声默诵。那时再回头来看龙榆生分析词调,就会惊叹于他的鞭辟入里与深入浅出。他说的很多道理,都精微而细致,却是今天充斥市面的赏析读本不会说的。可那些天花乱坠的“诗词之美”,至少有一半功劳,倒要算在这些平平仄仄堆叠起的声情上。这方面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譬如说,龙榆生观察到平仄互协在表情上的作用。有些押平韵的词,篇中会有仄声收尾,不用押韵的句子。如果把这些句子都押上一个与韵脚同部的仄声韵,就使全篇的声情更为饱满。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而经他指出之后,我们再去读贺铸的《水调歌头》(南国本潇洒)等作品,会觉得确实如大海波涛,声音一拍一伏,听起来和谐有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