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立足古典文学 跨越海外汉学——读徐志啸《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郭 宇 参加讨论
    复旦大学中文系为每位荣休的博导出版纪念文集,徐志啸的《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即是其中之一。文集中收录的三十三篇文章(附录中另有九篇其他人的评说文章)可以看成是他治学生涯的回顾与总结。他的研究生涯始于古典文学,之后跨越到比较文学,最后再到古典与比较相结合的研究领域,换言之,他是从点到线,再到面,由此织就了一张独具个人特色的学术之网。
    这部荣休文集的“楚辞研究编”从多个角度对楚辞和屈原进行了深入辨析。这些文章显示了徐志啸楚辞研究的一些特点:一是注重史料,决不断章取义,尽力做到引证资料“全而不散”;二是注重从历史文化背景与屈原及楚辞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徐志啸本科是历史系,因此史学研究中特别注重史料的特点,在徐志啸的研究中体现的很突出。文集中,翔实的资料,广博的援引随处可见。且不说必须依托众多文献资料才能成文的《现代楚辞研究八大家论著述评》,仅《论楚骚诗学》一文中,为了阐述清楚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立的诗学理论,徐志啸就前后旁征博引了14部文学与史学著作及篇章。这种做法不是为了卖弄学问,就像钱钟书先生一样,引用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给作者自己的论述提供有权威性的支持,或者提供对话或者争辩、批评的对象。”然而,文献资料引述太多容易使文章变得散乱,徐志啸却避免了这一问题,他总能抓住评论对象的主要特点展开论述。如《论明代诗话〈诗薮〉之品评楚骚》一文,虽然《诗薮》内容庞杂,涉及了明以前历代诗歌的作品,但徐志啸紧紧抓住作者胡应麟的著作主旨—“体以代变”、“格以代降”、“以古为尚”来分析胡应麟对楚骚的评价,令观点突出明确,行文紧凑清楚。
    立足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楚辞和屈原是另一个显著特点。楚辞中涉及的历史概念和诗学意象很多,只有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才能更好揣摩出作者的创作本意。如“香草”、“美人”等意象,如果不结合屈原自身的经历,则会很难看出是屈原的自喻。反过来,借由这些作品又可反观历史文化,今人对致歉声明古代社会的了解和描绘主要就是通过史料和文学作品的诠释来实现的。如《从屈原、陶渊明看中国传统文化》一文通过分析屈原和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总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特点:崇尚统一、注重伦理道德、追求和谐、讲究实用。这些研究引领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作深层次的探讨与认识。
    “中外比较编”充分展示了徐志啸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方面所进行的工作,以及他立足于古典文学和海外汉学切合交融的研究立场。翻阅徐志啸的学术成果,他的比较研究都无一例外地聚焦古典文学,如论文《比较文学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著《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自选集《古典与比较》,以及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在欧洲》等著作就是证据。国学大师季羡林作比较文学研究时也是如此,他以自己熟悉的古印度文学为切入点,研究中印文学与文化关系。
    在海外汉学这部分,徐志啸比较偏重“研究的研究”,亦即对海外汉学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并与中国的同类研究进行比较。《日本楚辞研究论纲》《华裔汉学家叶嘉莹与中西诗学》《北美学者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等专著对重要的海外汉学及汉学家进行了剖析。文集中的相关文章则具体地阐述了为什么要研究海外学者的成果。各国的学术环境和传统的不同使得中国与外国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日本在楚辞研究方面虽受到中国的影响,但依然存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历史上到底有无屈原其人”,“楚辞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谁”等论题均是日本的研究热点,他们的诠解显然有着与中国学者不一致的地方。学术研究中遇到的壁垒,与其冥思苦想,不如借鉴海外的研究,即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对我们的研究多少会有所启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