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孙猛著《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李 庆 参加讨论
    孙猛先生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去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下简称《详考》)。这是一部作者历经多年研究的力作。《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下简称《见在目》),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敕”编汉文典籍目录。一般认为,成书于日本宇多天皇宽平年间,即公元9世纪后期。编撰者是藤原佐世(Fujiwara Sukeyo,847—898),是当时执掌日本朝政的藤原家族的一员。
    由于此目录成书很早(相当于《隋书 · 经籍志》《旧唐书 · 经籍志》之间),又是流传到海外的汉文典籍书目,所以在日本的古代文化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都颇受关注。关于此目录的成书年代,撰者的生平,目录的性质,流传的文本,以及著录的典籍等等,都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争论。
    孙猛先生对此目录做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该书的主要成果,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资料的收集丰富。
    《见在目》所著录的典籍,据孙猛先生考定为“一千五百七十九部”(见《详考》,第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以下所列页数,概见此书)。其中有“四百六十七部”为《隋书 · 经籍志》《旧唐书 · 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不载(第9 页)。各种书下,此《详考》大致包括“书名”“著录”“存佚”“著者”“考证”“流布”“参考”等部分。在“考证”“流布”“参考”等部分,收录了大量中国和日本学者对于有关典籍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有关的论争意见,为研究者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线索和便利。
    《详考》所收的资料丰富,不仅有古代文献的记载,有近当代考古和出土文物的成果,还关注到海外的文献。尤其是有关日本学者研究的资料,弥补了我国国内有关目录相对的欠缺。中国古代典籍流传海外,官方的通道,多经、史、子、集“四部”中的代表性经典。经部的《尚书》《论语》《孝经》,史部《史记》《汉书》以及有关刑律的典籍,子部的《老子》《庄子》,集部的《文选》等,这些在国内外都有研究的典籍,《详考》吸取前人的成果,介绍详尽,在此毋庸多言。而从民间流传到海外的汉文书籍,多是和衣食住行有实际关系的,如医学、食品、舆地,还有古代广被民众信奉的占卜、风水、宗教等方面的著述。这些著述,从传统观念看来,多“不登大雅之堂”,所以有关的记载较少,散见于各种文献,要系统地收罗资料,判清流别,相对困难。而这正是《详考》的作者花费了精力之处。
    比如对于医方类,各种有关古代医学,包括《本草》、针灸、养生等的资料,涉及医学、农业、科技、法律,甚至占卜、风水等不同领域,收集不易。在此,以《黄帝甲乙经》(《详考》编号1179 种)这样一部不能说广为大众所知的书为例,来看看作者资料收集的特色。
    该书与《本草》一起,在唐代就被列为官方太医署必修的医书之一(见《唐六典》卷十四“太医署”条下:“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医博士以医术教授诸生习本草、甲乙脉经。”影印《四库全书》本)。
    在此书条下,作者首先罗列了自《隋书·经籍志》著录以来,有关的各种资料,指出:著者为晋朝的皇甫谧(即《帝王世纪》的作者。见该书第628 页)。
    收录了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的有关引述,宋代熙宁二年刊本林亿《新校正序》、明正统丁巳二年刊本的《针灸甲乙经》等有关的文本资料。
    探索了日本内阁文库现存的残抄明正统二年本,清乾隆三十六年休宁戴震校订的蓝格抄本、近年发现的俄藏敦煌文献中的残页等仅存的抄本状况。
    列举了明万历二十九年王肯堂《古今医脉正统全书》以降,直到近年世界各地各种刊印本的著录、研究状况。
    在考察中,还注意到在其他领域,如隋萧吉《五行大义》(按:此书也存于日本,近年有学者已经整理出版,见钱杭点校《五行大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年),日本飞鸟时代(约6世纪末到8世纪初)的《养老令》,奈良时代(相当于8 世纪)《续日本纪》等其他不同领域著述中的相关记载。
    又吸收了惟宗直本《令集解》,近人三浦周行、泷川政次郎等古今法制史专家研究的成果。并根据近人日本篠原孝市的《甲乙经总说》等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医学从经络、穴位的理念出发,从《针经》《素问》发展到《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再发展到系统的针灸治疗方法的展开过程。认为:“此书乃最早以经脉学为主体并将针灸学理论与俞穴学相结合的专著。”(第1621 页)
    这样,明确了该书的作者,书籍的内容、历史上纵向承袭、国际间横向传布,展开到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汇为一编,形成了比较完全的资料系统。窥一斑而见全豹,对于其他之书,也大致如此。这样,就使读者不是仅仅停留在支离破碎的资料层面,而能放眼全局,触类旁通,网络状地理解、使用这些资料。
    由此可见,《详考》不仅对于一般的文史研究者,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民俗、宗教史、法制史等研究者也都有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