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郭静云《天神与天地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古籍新书报 郭立新 参加讨论
    《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乃郭静云教授所著的一部主要讨论中国青铜时代精神文化的源与流,探讨中国思想史渊源的作品。全书123万字,上册(编)通过礼器和文献,主要探索上古的神秘形象,包括神兽与非兽形的“祖”和“帝”及其在历史上的演化,以及巫师的身份和礼仪。下册(编)主要探索商代无形体的信仰对象和相关概念,包括天地、四方、五色、神明以及若干易学和道家文化的关键概念在上古的信仰基础及其哲理化过程。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夏商周时代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礼器的造型和纹饰迷惑不解。自宋代金石学以来,这个问题一直被不断探究。这一类形象一般以夔纹或饕餮纹最为常见,容庚、张光直等诸多前辈学者都曾进行专门分类和研究。近来学界往往以“兽面纹”来命名。本书作者在收集分析此类纹饰形象及其变体之后,发现它们其实都有着“双”嘴口的结构。作者又发现,这种造型其实就是殷商甲骨文里“神”字的形象来源,所以,当时的夔纹或饕餮纹,准确地说,应该是当时的“神纹”。这种形象象征着“死”(被神吞食)与“永生”(被神吐出而再生并获得神性),是古人精神信仰的重点。这种双嘴口结构和意义表达方式其实与人类学家经常讨论的通过仪式(Rites of Passage)非常吻合。通过仪式由根纳普最先提出,后来通过象征人类学家维克多 · 特纳的提倡而广为人知。此类仪式有三个阶段,即与过去状态分离(separation),中间过渡状态(transition)和重新进入全新状态(reintegration)。在本书揭示的神龙信仰中,这三个阶段分别被造型为被神嘴吞进(分离)、在神肚与神合为一体(过渡),从神口吐出而臻神化(重生)。可以说,此一观察和理解,凸显作者在纷繁复杂而扑朔迷离的中国青铜时代诸多礼器造型和纹饰中切中肯綮,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上古精神文化的深层结构,从而找到了开启上古精神文化殿堂的钥匙。
    在此基础上,书中进一步描绘了商代人心目中的天神形象:天神神能的重点在于“神降”(吐泄甘露),以实现天地之交、上下关联、万物之生。但是负责上下相联的神,不能只下降,亦须上升。自上而下的神降意味着盈生,而自下而上的神升即意味着死亡而再生。神龙负责一切万物死生循环,并赋予人以神格化的奥秘形象,通过祂可以衍生“神人”;商王一方面是自己祖先的后裔,同时也是由龙形神母所衍生的“神子”,所以拥有超越性能力,而能获得神龙的保佑。
    书中进一步描述和展示虎、凤和其他各种神兽形象在商时代的结构和内在意涵,以及它们与相关神秘符号的关系,并结合祈卜仪式、颜色等等非直接叙述的形象语言的分析,为我们描绘了商文明系统而完整的宇宙图景:天中有帝,先王等祖先在祂左右,天空四方有四凤,在天上负责中与方的相合;天上另有龙负责降甘露,从天上通过吞吐实现上下之交,而地面之下水中有乌龟,能感受天意而参加上下之交;作为神灵雨的甘露自天降于地,而太阳从地下升于天,构成上下神明之交;此外,地上中央有王,负责使中央与四方相合,并共同供明德祭天;同时,人王从地的中央通达天中的帝。作者在书中还细致讨论了东周以来哲理化、思想化所造成的上古信仰与后世认识之间出现的认知裂痕、思想鸿沟以及传承的脉络,具体如讨论“易”与“道”观念的演变,“神明”概念的复杂演变过程以及古人颜色概念的变化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