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山本》:平凹“三搏”

http://www.newdu.com 2018-06-08 文汇报 潘凯雄 参加讨论

    贾平凹又出新长篇了,屈指算来这是他已经面世的第16部长篇小说,特别是近十年来,他差不多每两年就要推出一部新的长篇,如此高产能且不说同龄人,即便是更加年富力强者也大多望尘莫及。
    不仅产能高,更难能可贵的还在于这些个产能都不 “过剩”,往最保守里说,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16部长篇虽各有千秋,但始终都在一个高刻度的水准线之上,且无不标上了贾氏作品所特有的识别度,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易的。平凹的长篇小说写作所涉题材或大或小,时间跨度或长或短,但拼接起来,大抵就是一部从上世纪初一直到当下中国现当代历史的文学呈现,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重大的社会变迁与发展、重要的历史事件与走向,重磅的社会问题与现象,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形象的再现。贾平凹写作的取材离不开故土,新作 《山本》更是走进了贾平凹心中那座 “最伟大的山”——“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
    说到 《山本》,贾平凹直言: “为秦岭写些东西是我一直的欲望,初时兴趣于秦岭的植物和动物,后来改变写作内容是为发生在二三十年代秦岭里的那些各等人物的故事所诱惑,写人更有意义”。这部长篇小说聚焦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生活,那时候的中国恰是一个社会急剧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带着这种历史教育留给我们的印记来读 《山本》,一种奇特的阅读感受油然而生:作品营造出的整体氛围与我们从历史教育中所获得的上述印记固然十分吻合,但文本所呈现出来种种又使得上述印记鲜活灵动起来。明明就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写真,但历史教科书上所记载的那个时代里的那些个叱咤风云的人与事在 《山本》中又是那般的影影绰绰,似真似幻。
    为什么会这样?秘诀有三招,这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 “平凹 ‘三搏’”。
    第一招:以小搏大。 《山本》的故事基本围绕着一个名叫涡镇的地方和其周边展开,它虽身处秦岭深处,有大山为屏,在有为青年井宗秀保护神一般的统领下,也有过一时的昌盛令八方艳羡,但最终还是依然无法长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在外有土匪山贼、闹红的秦岭游击队、政府军与保安队等多股力量的交织缠斗中,看似固若金汤的小镇同样难逃不保之劫运。从当时政权的分层看,镇子就是处于最底层的社会细胞,顺着涡镇往上缕,在它之上是平川县,平川县之上是商洛地区,商洛地区之上是秦岭,而秦岭则 “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说白了, 《山本》中的秦岭就是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象征,涡镇的跌宕就是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社会风云际会的浓缩。看上去不过只是小镇的覆没,实则为那个时代中国的沉沦,此乃平凹之一 “搏”。
    第二招:以平搏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本是一个跌宕起伏、急剧变迁的时代,但贯穿 《山本》的整体叙事却始终是一种平实舒缓的节奏,整个阅读过程鲜有 “心潮逐浪高”般的澎湃,无论是非常血腥的暴力与死亡还是十分温馨的相悦与爱情概莫能外。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暴力与死亡自不稀罕, 《山本》中关于死亡的场景也不少:比如三猫的整个行刑就是一个从头到足的完整的剥皮过程,比如邢瞎子的行刑,这些惨不忍睹的场景在贾平凹笔下竟是那般的不动声色;暴力与死亡的处理如此,相悦与爱情也不例外,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陆菊人带着被风水先生视为宝地的三分地嫁到涡镇,但这三分宝地却阴差阳错地被公公送给了家庭遭遇横祸的井宗秀用作安葬父亲的坟地,于是,在善良贤慧的陆菊人与聪颖俊逸的井宗秀之间便开始了那段相互凝望、相互依存又相互克制的情感缠绕,他们从相见伊始,彼此便心心相印,在对方的心目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本可以写得动天地泣鬼神,但贾平凹却偏要 “发乎情止乎礼”,尽管如此,这段男女间连手都没碰过的爱情竟然也令人怦然心悸。此乃平凹之二 “搏”。
    第三招:以文搏史。 《山本》的构思始于三年前,那一年,贾平凹陷入了纠结中,面对庞杂的素材,他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素材如何进入小说,历史又怎样成为文学?然而,无论如何纠结,有一点贾平凹很清醒,那就是 “写作有写作者的智慧”。也正是这一点清醒战胜了纠结,于是我们在 《山本》中就看到了贾平凹放出的以文搏史大招。如前所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 “那年月是战乱着,如果中国是瓷器,是一地瓷的碎片年代。大的战争在秦岭之北之南错综复杂地爆发,各种硝烟都吹进了秦岭,秦岭里就有了那么多的飞禽奔兽,那么多的魍魉魑魅,一尽着中国人的世事,完全着中国文化的表演”。读 《山本》,我们固然能够从作品的整体氛围中感受到这一点,但作品给我们留下强烈印象的则更是浓郁的文学与文化,是发生在那名为涡的小镇上的日常生活:那里的苍天与大地、百姓与自然、生存与死亡……面对历史,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呈现方式,避作家写史之短,扬作家为文之长,通过人物、细节、事件和场景,不是历史胜似历史,重在对历史的本质与深度的挖掘,此乃平凹之三 “搏”。
    “写作有写作者的智慧”,看似有些木讷的贾平凹自有贾平凹的智慧,40余年16部长篇小说的呈现便是他智慧的结晶,很难在这16部长篇小说中分出伯仲,但 《山本》无疑是其中特色尤为突出之一种。因为职业的缘由,贾平凹近十年创作的从 《古炉》到 《带灯》 《老生》 《极花》和 《山本》这五部长篇与我多少都有些关系,至少都是早期阅读者之一。坦率地说,每次读到贾平凹的新作,都会有些 “想不到”之感,或是取材的 “想不到”,或是表现的 “想不到”。因此,实在 “想不到”他的下一部新作会是啥样?不过有一点可以 “想得到”的是:贾平凹肯定还会有令读者新的 “想不到”,也正因为此,我们有理由对贾平凹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