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作家刘庆邦新著《我就是我母亲》记录母亲最后的日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2-24 《中国艺术报》 金 涛 参加讨论

为母亲立一块心碑
     ——作家刘庆邦新著《我就是我母亲》记录母亲最后的日子
      
     刘庆邦母亲绘像 书中插图
     
     《我就是我母亲——陪护母亲日记》
     刘庆邦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出版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刘庆邦,近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推出了他的日记体散文《我就是我母亲——陪护母亲日记》。
     新书发布会现场,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勇朗诵了书中的一段文字,令在场不少人潸然泪下。这段文字出现于全书最后附录的一篇短篇小说,背景是这样的:在刘庆邦老家,父母去世后,为邀请村里人参加逝者的葬礼,并到坟地里为逝者送行,孝子要走遍全村,挨家挨户去给人家磕头,不管是男是女,大人孩子。作为一个知名作家,一个很有自尊的人,刘庆邦当时有些犹豫,甚至有些抵触。他已外出工作三十多年,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村里都是爷爷辈的,让他磕头,能做出来吗?母亲去世后,刘庆邦会怎么做?于是,有了下面一段文字,虽然是小说,却代表了刘庆邦最真实的心境:
     我们的村子膨胀得很厉害,从面积上讲,一个村子几乎变成了两个村子。由两个堂弟分别带领我和弟弟,我从村西磕起,弟弟从村东磕起,挨家挨户去磕头。我们不必说什么,由堂弟把人家从屋里喊出来,我们只跪下给人家磕头就是了。雪不下了,但地上有积雪和泥泞。不管是雪是泥,我全然不顾,跪到哪里算哪里。没有人逼迫我,我愿意给人家磕头。如同痛苦是我的需要,磕头也是我的需要。我心里想的是我母亲,我跪下双膝,低下头颅,磕头是为母亲所磕。我裤腿上沾满了泥,两只手上也沾满了泥。这样很好,泥土使我有了一种回归的感觉。接受我磕头的人一点都不惊奇,他们所说的话几乎是一样的,一是让我赶快起来吧,二是表示马上到我家里去,参加我母亲的葬礼。我对每一个人都心怀感激。
     《我就是我母亲》由五次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设计师刘运来设计。书的封底,“我不是我母亲”几个字有一种洇染之感,寓意作家眼泪打湿文字。形式的考究呼应了内容的情感起伏。书中配有作者的日记手迹及彩色插图二十幅,四色印制,使得图书的形式本身也具备了撼动人心的力量。
     全书分为上下部,上部写母亲患病住院治疗的日子,下部写母亲病重辞世的最后日子;书后附录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后事》,与非虚构的散文彼此呼应,构成完整一体,在阅读上形成互补。
     刘庆邦说,母亲患病住院治疗期间,他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刘庆邦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对他很是信任,在生病变成一个弱者后,甚至对他有些依赖,愿意让他始终在身边守着。刘庆邦少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的教养之恩令他受益终身。他说:“母亲不仅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是我一生的老师,还是我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若有人问我信仰什么,我会说首先信仰我母亲。有人说我们没有宗教,我说不,宗教是有的,我的宗教就是我母亲。”关于这本书,他对责编陈静说:“这是我给母亲立的一块心碑。”
     母亲老了,生病了,刘庆邦觉得能够在母亲病床前尽孝心,这是报答母亲最后的机会。在医院期间,刘庆邦每天在照顾母亲饮食起居、吃药打针之余,都会记一点儿日记,初衷是为了记录母亲的治疗情况和病情变化细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陪护母亲。母亲跟他聊天,会讲到一些过去的事情。他听了觉得挺有意思,也记了下来。给刘庆邦讲故事的还有大姐、二姐和妹妹,她们所在的村庄不同,每个村庄都有不少故事。她们给刘庆邦讲的都是眼下正发生的故事。“目前的农村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变化即故事,变化使得新故事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作为一个写作者,记下她们所讲的故事时难免心存私心,把有些故事当成了写作素材。我以为这些素材以后或许用得上,或许可以写成小说。除了片片段段记下她们所讲的故事,记下的还有我每天所看到的美好的自然景象和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以及我对某些事情独立思考得到的感悟。”
     在记日记的时候,刘庆邦还没有想到直接把日记拿出来发表。日记私密,随意,张三李四,家长里短,记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母亲走了,刘庆邦就把日记放下了。十几年过去,偶然有一天,他整理存放手稿和日记本的柜子时,把记有陪护母亲日记的日记本看了看,不料一看就引起很多回忆,有些放不下。后来,他用稿纸把日记从日记本上抄录下来,一边抄录,一边作些文字上的整理。后来日记分为上部和下部分别在《十月》和《北京文学》发表,有评论认为“有明显的文本开拓”,还有朋友认为,这部作品是新时代的“世说新语”。
     后来,在编辑陈静的建议下,日记合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什么将书名定为《我就是我母亲》?刘庆邦回答,因为他长得最像母亲,母亲给了他生命,给了他遗传基因,但这些还不够,他还要接过母亲的精神和灵魂,不断自我修行和完善,使母亲的灵魂得到发扬光大。
     刘庆邦是从河南煤矿走出去的著名作家,《我就是我母亲》看似平实质朴、波澜不惊,却涌动着作家丰沛的情感波涛。通过母亲及姐妹的回忆与讲述,中原大地一角的沧桑变迁、世道人心、风俗人情,在当下与过往的岁月中凸显。同时,在作家笔下,一位散发着女性光辉的中国母亲形象,细雨润物般打动人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