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探索百年文学经验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张微 参加讨论

     我院文学所2000年立项的院A类重大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已于2004年结项,其最终成果两卷本专著《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于近日出版,共136万字。该课题由文学所研究员杨匡汉主持,我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白烨、陈福民、李洁非、李兆忠、周瓒以及所外专家主要参与撰写,历时5年完成。
     据课题主持人杨匡汉介绍,目前,国内外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或以史贯穿,或单篇概论,但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分属于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个学科领域之内。该课题研究不拘泥于以1919年为“现代”、1949年为“当代”发端的文学思潮划分与研究思路,而突出“20世纪文学”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连续性。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文学研究“史、论、批评、传记”方法,重新思考和寻求新的理论框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问题”的关注上。课题以“世纪视野、本土立场、问题意识、还原历史、打通断裂”为学术思路,与常见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思路不同,研究成果着重以中国的视点融会新知,审视和探悉一个求新求变的文学世纪,并且以当代目光回首来路,厘清传统,总结得失,选择在20世纪文学进程中有关键意义的重要现象和问题,将“经历”积聚为“经验”,采取横切竖排的结构模式,进行深析论述,讨论中国文学近百年来自己的问题。
     整个课题从中国特有的文情出发,对“文学现代性”的真实缘起及其内在复杂性,做了深层次的开掘;从社会思潮与文学资源的角度,对“左翼———延安”文学与一个时代的新文化构建,进行了新的思考;从政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政治化视野,对文学与政治、城市与乡村、性别与写作、传媒与生产等关系,做了另有新境的梳理;从历史语境与精神状况的角度,对现当代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策略,给予特别的关注;还从一个大世纪大中国文学的时空之间,对台港文学和留学生文学做了新的解读和探悉。
     课题组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滥觞,这种新的文学传统从一开始就试图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学的现代性。“现代性”尽管是在西方现代思潮中的一种文化与文学话语,但中国文学毕竟是中国文学,不可能完全复制西方的“现代性”概念。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种知识性的理论附加与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对于民族、对于国家、对于现实生活、对于新文化和新文学的想象,其“现代性”的建构,处于不断探索的“未完成”状态中。当时中国的革命不仅是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一种延伸,并且也是文学的现代性的一种延展。这种“延伸”与“延展”,特别是到了40年代的“延安时期”,得到了初步的有效的整合。站在历史的向度上看问题,“延安时期”所构建起来的寻求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学现代性”及其历史经验教训,直接导致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内地社会主义文学方向的确立。
     对于“左翼———延安”文学问题,课题组进行了新的思考并取得了新突破。以往研究延安文学大部分只从政治角度评价延安文学。课题组认为,这种观点否认了延安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种必然性。事实上,延安文学的出现具有绝对的逻辑性。在这一时期,延安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涌现了大量描写农村生活的代表性作品,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农民形象。另一方面,开掘了民族化和民间化的艺术传统。延安文学深入发掘了那些古老且长期被忽视的民间艺术因素,使其地位大大提高。通过这种观念的扭转,中国文学迅速地“通俗化”,并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东西。革命文学之所以能走到延安时代那一步,因为她审时度势,放弃或修正某些东西,来同中国社会现实、文化现实相融合。延安文学之所以能影响中国文学艺术长达40年,是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20世纪以来中国在文化上面临的诸多复杂矛盾,实现了多种冲突的文化价值之间的整合,成为革命意识形态能够建立起文化领导权的基础。所以,延安文学事实上是现代中国文化冲突的内部规律的反映,是民族心态的反映,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该课题将留学生文学列入专项研究范围,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尚属首次。课题组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学生写作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其经历和经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现代的文化思想中有几代留学生的贡献。《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新时期大陆留学生的作品,真实记录了一代人在西方生活的心路里程,也带给了国内读者一面认识世界、了解西方当代社会与文化的窗口。留学生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跨文化经验写作,课题组认为,百年来,中国海外留学生“自我”概念里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其中执著的“中国意识”和“中国文化人情结”始终占有核心的位置。如何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维系本土文化根性,正是20世纪中国留学生提供的重要经验。对于中国百年文学的研究,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要尽可能多地接纳新的文学形态。将留学生文学列入专章研究,将会开拓中国文学的研究空间。
     《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一书还为读者提供了“文学纪事”和“世纪百篇”,前者以文献方式厘清中国两岸三地的文学进程,含纳了百年中每一年的重大文学事件、现象、作品,后者是课题组反复论证、征求众多专家意见而确定的一百部文学名篇。
     在长达5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国家图书馆和院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网络以及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获得大量学术信息,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还多人多次不辞辛苦,赴各地收集课题所需要的资料。这些调查与资料丰富了该课题的研究,使得研究更具学术规范。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